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特色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
0.00     定价 ¥ 30.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69040081
  • 作      者:
    赵艺,潘杰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赵艺,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潘杰,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医养结合这个概念,已经诞生许久,在当下的中国,各种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尝试过程中,国家政策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实际推动,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内设机构、引入机构和并设机构三种基本的医养结合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情和养老观念、消费习惯,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国外成熟、成功的经验,能不能照搬使用?如果不能照搬,哪些适合参照和借鉴?目前的三种模式在实施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哪些是“硬骨头”,需要政策和制度从哪些维度去做调整?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和设计适当的医养结合模式等。这些问题,涉及理论研究,实践运用经验的总结、抽取和沉淀,为学者们开展系统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可喜的是,这些亟待开拓的“卡脖子”问题在《中国特色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中均有较系统的回答,唯此我欣然作序。通读之后,我感觉,书如其名,可圈可点,没有花哨的语言,内容中更多的是朴实的、投石问路的摸索,以及接地气的产、学、研实践分享,作者牵头组织的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团队,既善于总结经验,又努力将成果付诸实践加以检验、体会。
  《中国特色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不仅从理论方面对医养结合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分门别类地将医养结合模式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进行对比并深入探讨,而且客观地结合国内外实践提出了“设、并、引”三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将该团队在某地区开展医养结合的范例,从顶层设计框架到运行细节,毫无保留地全盘展示,使成果兼具良好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应用价值,为利用产、学、研思维优化养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路径。
  《中国特色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以团队辛勤工作、亲身获取的丰富调研数据、翔实调查资料为基础,论点掷地有声,逻辑层次合理,行文流畅,论证思维严谨、有序,彰显了作者朴实认真的科研工作作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密的思辨能力,以及敢于挑战自我,利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的勇气。
  《中国特色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的内容对赵艺团队前一阶段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有太多紧迫的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希望《中国特色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的出版对于这支80后科研团队也能形成一种更加有力的鞭策,面对更多的挑战,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开花结果。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
2.2 国外研究综述
2.3 研究现状述评

第3章 我国养老模式运行现状
3.1 居家养老模式
3.2 机构养老模式
3.3 社区养老模式
3.4 医养结合模式与以上养老模式的比较分析

第4章 医养结合模式的基础理论研究
4.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4.2 需求层次理论
4.3 准公共产品理论
4.4 “医养结合”的概念、属性特征及功能

第5章 医养结合模式在国内外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1 国外医养结合模式运行现状及问题
5.2 我国医养结合模式运行现状及问题
5.3 四川省医养结合模式运行现状及问题

第6章 四川省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运行模式研究
6.1 必要性分析
6.2 四川省推进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可行性研究
6.3 四川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运行模式的构建

第7章 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在四川省的应用——以彭州市“互联网+养医小屋”为例
7.1 规划基础
7.2 形势分析
7.3 总体要求
7.4 “互联网+养医小屋”规划和实施方案

附录 彭州市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调查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