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临证践行悟录》:
疼痛是人体外在的感觉,一方面是力不平衡,二方面是电生理线路不通畅,毒瘀虚阻塞经络。代偿也是破坏力,导致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阻塞经络,电生理线路异常导致能量、气血在人体某个部位发生异常电位,或高或低。重要的是人体往往是外在感觉疼痛,内在感觉是内脏组织系统的功能异常。人体的疼痛感觉神经是越到体表越敏感,越往里面越不敏感,可不可以将疼痛和内在的功能异常联系起来?答案是确切的!这在古老的中华医学里面已经论述颇详(《黄帝内经》:有诸内必形诸外);那么,临床治疗疼痛的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呢?规范治疗疼痛的意义是什么?疼痛的病因机制一般是力不平衡——软组织的硬化、钙化、骨化;动态平衡失调——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堵塞、结疤,一个动作不能够正常的完成形成恶性循环,不论影像上是怎样的,针刀基本上能够解决疼痛的问题,而且是根除。但是临床上不同年龄,不同阶段,表现症状与实际病情不相符。对于有人对疼痛敏感,病不重,有人对疼痛不敏感,病却重等这一系列的情况该如何去面对呢?
针刀医学的辨因论治认为: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但是人体存在着相对的平衡。人体相对的平衡是永恒的旋律。早期有疼痛作为不平衡的指标,中期是功能的改变或者有器质性的改变,最后以瘫痪作为最后的绝唱。在这个生老病死的过程中,疼痛是个双刃剑,一方面它给人体以疼痛感觉,以疼痛作为疾病的讯号,另一方面的意思是人体对相对平衡的渴望。但是现实是怎样的呢?谁都不想承受疼痛对自己的折磨,那么,现有临床上大部分针对疼痛的治疗,很多是“帮助”我们的病人顺利走下坡路而失去了自己战胜疼痛的机会——一个维持相对高级的平衡的机会。
针刀医学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对所有的疼痛予以彻底地解决,不但维持了现在的平衡,而且很容易地又走上了更高一级平衡的平台!
针刀医学认为:针刀治疗后,当人体恢复到平衡,疼痛消失,若疼痛仍然存在,针刀再进行治疗,直到最后达成相对平衡的状态而疼痛彻底消失。
那运用此原理怎样去面对临床五花八门的疾病和形形色色的病人呢?
以腰椎间盘突出为例:
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纤维环、透明软骨板和髓核。膨出是纤维环的破裂,突出是髓核突出到椎管里面一部分,脱出是整个髓核脱进椎管。病理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椎间孔神经根的粘连,不是压迫。为什么这样说呢?压迫神经的症状应该是麻木,而不应该是疼痛!临床绝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主诉是疼痛!为什么是疼痛而不是麻木?因为髓核是含水量占70%的软组织,神经根也是软组织,软对软构不成压迫!为什么会疼痛?中医在腰部有一条环绕的带脉,它有一个升降的问题,当升降有常,则内部的活动正常,若升而不降,降而不升,则内部活动有碍,实行代偿,代偿的结果导致内部压力过大,神经根的通路出现问题,神经根活动受限而出现疼痛(椎间盘突出只是椎体内外软组织发生变化的其中一种)。
神经根粘连,使得神经根在椎间孔里面的活动度降低,剩下的由坐骨神经代偿,拉扯引起疼痛。
椎间盘突出的疼痛属于牵扯痛、放射痛的范畴。
针刀治疗:针刀松解椎间孔的内口、外口。
手法:仰卧,直腿抬高,拉抬到最大限度,再用手法过拉抬一下(瞬间);俯卧位跟臀相碰,牵拉出神经根,使神经根在椎间孔里面增加一点活动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