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哲学美学的导论性读物,旨在让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读者能够对关于美的哲学理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作者没有过多纠缠于西方历史上各种美学理论,而是着重介绍了当代学界的一些新的理论成果。全书五部分独立成章,读者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进行阅读。每章及书末都有进一步的阅读书目推荐和习题,对于哲学专业的非美学学生也是不错的入门参考书,适宜当作教材使用。
本书作者玛丽亚‧E‧艾希尔(Maria Elisabeth Reicher)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分析哲学家和著名的早期现象学研究学者。她师承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格拉茨分析哲学学派,分析哲学的几大特点(以问题为导向、语言分析、逻辑论证和力图清晰准确的概念表达)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哲学美学导论》由德国达姆斯特科学出版协会(WBG)2005年出版,2010年再版,共182页,是一本关于哲学美学的导论性读物,旨在让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读者能够对关于美的哲学理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作者没不过多纠缠于西方历目前各种美学理论,而是着重介绍了当代学界的一些近期新理论成果。
前 言
这是一本系统地介绍哲学美学重要问题和理论的导论。大体上来说此书并不要求读者拥有哲学美学方面的知识,当然如果读者拥有这些知识(连同哲学其他分支的知识)毫无疑问对理解本书的内容是有所助益的。本书不仅适用于哲学专业的学生,而且也适合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士阅读。要声明的是,它绝非一本通俗读物。读者若想通过阅读此书能够有所收获,就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努力。
阅读顺序建议按章节编排为宜,当然本书各章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读者可以依据兴趣自行选择阅读。
哲学导论类书籍通常以历史为线索,依次介绍各种理论。而本书,则是以问题和论证为导向,我认为这样能使读者更快、更好地理解哲学美学的内容。因而,本书的写作目的更侧重于以问题为导向激发读者的共鸣,专注于对问题本身的思考。对于那些想要在哲学美学方面做更进一步研究的读者,额外的文献阅读自是不可避免。所以,我在每章最后都专门设置了文献指南,在参考书目中提供了具体的书目以供有兴趣的读者查阅。本书所列参考书目中,某些作者的观点可能正好是本书着重批评的对象,读者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另外,在参考书目的选择上我也尽量倾向于那些预设较少专业性知识的文本。
本书末尾的参考书目总目录不仅包括每章文献指引提到的文本,还增加了一些与哲学美学有关的重要文献。尽管如此,参考书目总目录也只涉及了很小一部分的相关文献。在历史性文本方面,我无意列出所有书目,只有那些在本书中被直接或间接提及的著作才收录于总目录中。我认为这样一个相对精简的参考书目总目录足以覆盖哲学美学的基本知识点。
此外,每章后都有要点回顾和供读者自测的知识点问答,所有问题都是本章提及过,可以找到相应答案的。
书中出现的定义以框架的形式强调列出,但我想要着重说的是,这些定义并不像我们高中课本中的那些为方便记忆而写成的口诀或简化的字母公式,需要重点掌握并记得越多越好的。哲学学科的特性使然,需要熟记于心的绝对确定的公理并不多见。本书的内容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也许看起来有一些奇特:对同一个问题我往往会给出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回答,直到最后也不给定论说哪一个是最优选择。因为在我看来,导论就是应该提供和讨论各个互不相容的观点,以及对各个观点支持和反对的论据。哲学是一个追寻真理的过程,我不希望读者对于我所倾向的观点无批判地接受。相反,读者应该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来锻炼自己批判性讨论哲学问题和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这比单纯的盲目接受既定真理要更有意义和价值。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在学术及经济上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首先要感谢乔安·玛瑞克(Johann Marek)和科学丛书出版社“哲学导论”书系主编迪特·舍内克尔(Dieter Schönecker)、尼可·斯多巴赫(Niko Strobach)对本书内容的批评和修改意见。其次,本书的主体内容写于2002年到2003年,期间我得到了奥地利国家科学部在格拉茨大学哲学系设立的赫塔-芬伯格-青年项目(Hertha-Firnberg-Nachwuchsstelle)的资金资助,在此也一并致谢。
最后,关于“语言与性别”需要特别说明。女权主义者们在语言问题上往往对如下事实比较敏感:语言被他(她)们看做一种对男女关系和其各自社会角色的对应性图示描绘,语言本身显露出一种将女性排除出话语体系的倾向。这一问题在当今社会是不可忽略的,即便忽略它能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因此,要事先申明的是,假如书中提及“读者”[1],我并非要意指相对女性更多的男性读者,想反的解释也不可取。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同时使用一个词的阳性和阴性形式,但这会带来难以容忍的书写上的繁琐。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英文大写人称“I”,这样虽然会比较方便,但又不太符合德语正字法的行文规范。权衡之下我还是采用第一种方式,用词上尽量平衡,有时用阳性形式,有时用阴性形式,没有先后顺序而是随意使用,读者也不必深究是否有所深意,大体上说我总是同时意指两种性别的。
译者导言/001
前言/005
第一章 什么是哲学美学/009
第一节 哲学美学定义的尝试/011
第二节 哲学美学的研究对象/016
第三节 哲学美学关心的问题/028
第四节 哲学美学的方法/031
第五节 总结、文献指引、问题和习题/045
第二章 审美体验和审美态度/049
第一节 审美体验的组成/051
第二节 审美体验的主观和客观意义/058
第三节 无关切性与心理距离(Distanz)/064
第四节 对无关切性和心理距离理论的反驳/068
第五节 对无关切性和心理距离感理论反驳的应对以及进一步的责难/073
第六节 总结、文献指引、问题和习题/080
第三章 审美属性、审美价值判断和审美对象/085
第一节 审美属性和审美谓词/087
第二节 审美属性作为被奠基的属性/092
第三节 审美实在论与非实在论/097
第四节 非认知主义—主观主义—自然主义/103
第五节 错误理论/113
第六节 对审美价值性质的认知/115
第七节 审美对象/123
第八节 总结、文献指引、问题和习题/135
。。。。。。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