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胡适散文选
0.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222127845
  • 作      者:
    胡适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这套《胡适文丛》共七册,其中的《胡适诗歌选》代表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诗歌方面的成就;《胡适古典小说考证》《胡适书话》主要反映了胡适在学术研究和出版方面的方法、观点和部分成果;《胡适演讲录》《胡适杂文选》《胡适散文选》比较综合地反映了胡适的政治观念、社会思想和人生价值观;《胡适自述》则完全使用胡适自己的文字来描述他的生命历程。

展开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是我国现代知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民国驻美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普林斯顿大学东方图书馆馆长等职。
  胡适于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于知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序幕,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加入《新青年》编辑部,继续大力提倡白话文,后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并撰写了中国现代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胡适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引发了“问题与主义论战”的论战,在全国影响较大。胡适是中国现代界较早引入西方方法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编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禅宗史》、《白话文学史》等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和著作。胡适不同时期的的著作曾编辑为《胡适文存》、《胡适文选》等出版发行。这些成就逐步奠定了胡适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领域的突出地位。

展开
内容介绍

  《胡适散文选》选录了胡适所作的《文学革命运动》等杂感、追忆、游记、人物小传等散文作品30余篇,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反映了胡适丰富的精神世界、思想追求、人生感悟、生活经验和治学体会。

展开
精彩书评

  ★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
  ——唐德刚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展开
精彩书摘

  追悼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漆漆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匹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的朋友额上受了一个致命的撞伤,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觉,半空中起了一团大火,像天上陨了一颗大星似的直掉下地去。我们的志摩和他的两个同伴就死在那烈焰里了!
  我们初得着他的死信,却不肯相信,都不信志摩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会死的这么惨酷。但在那几天的精神大震撼稍稍过去之后,我们忍不住要想,那样的死法也许只有志摩最配。我们不相信志摩会“悄悄的走了”,也不忍想志摩会死一个“平凡的死”,死在天空之中,大雨淋着,大雾笼罩着,大火焚烧着,那撞不倒的山头在旁边冷眼瞧着,我们新时代的新诗人,就是要自己挑一种死法,也挑不出更合式,更悲壮的了。
  志摩走了,我们这个世界里被他带走了不少的云彩。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他常说: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们也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可是狂风过去之后,我们的天空变惨淡了,变寂寞了,我们才感觉我们的天上的一片最可爱的云彩被狂风卷去了,永远不回来了!
  这十几天里,常有朋友到家里来谈志摩,谈起来常常有人痛哭。在别处痛哭他的,一定还不少。志摩所以能使朋友这样哀念他,只是因为他的为人整个的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叶公超先生说,他对于任何人,任何事,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甚至于无意中都没有表示过一些憎嫉的神气。
  陈通伯先生说,尤其朋友里缺不了他。他是我们的连索,他是粘着性的,发酵性的。在这七八年中,国内文艺界里起了‘不少的风波,吵了不少的架,许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弄的不能见面。但我没有听见有人怨恨过志摩。谁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谁也不能避开他的粘着性。他才是和事的无穷的同情,使我什]老,他总是朋友中问的“连索”。他从没有疑心,他从不会妒忌。使这些多疑善妒的人们十分惭愧,又十分羡慕。
  ……

展开
目录

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
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
归国杂感
许恰荪传
李超传
我对于丧礼的改革
文学进化观念
文学革命运动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
读书
南行杂记
追想胡明复
庐山游记
请大家来照照镜子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漫游的感想
追悼志摩
追忆曾孟朴先生
国府主席林森先生
南游杂忆
丁在君这个人
平绥路旅行小记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记辜鸿铭
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变革
大学的生活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
泰戈尔在中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