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对面风景入心来
0.00     定价 ¥ 48.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203117841
  • 作      者:
    王晋军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红原大草原上的雅克音乐季》《吕梁山上的红色文物收藏家》《五当召:草原上的布达拉宫》……这部文旅作品,不是一般的景点介绍,是一种文旅抒怀,在景、文、情、思里,让读者深层次地感悟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也体现了文旅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晋军,男,祖籍湖南石门,出生于山西太原,土家族,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士兵与命运交响曲》《士兵与英雄交响曲》,散文集《南疆木棉红》《澳洲见闻录》《袋鼠家园》《美国之痒》((映像美利坚》,报告文学集《香港我的1997》《澳门我的1999》《悉尼2000》《北京奥运2008》,政论集《中国军队十年大观》,图片集《龙》等多部著作,发表各类文字作品500万字,摄影作品共1000多幅。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以自己亲力亲为的文旅实践,独特细腻的文旅思辨,真情纵横的文旅记叙,展示了国内文化旅游景点,涉及社会独特的物质、文学、精神和情感特征包括艺术和建筑、历史和文化遗产、烹饪遗产、文学、音乐、创意产业、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等之外,还形象地印证了文旅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后的生动景观和可喜成就。
展开
精彩书摘
不得不说的山西古戏台
我从在军队当军事记者转到地方当文化记者后,可以说就与山西古戏台扯上了“缘分”。记得是那年腊月,在山西采访戏曲文化工作的我,跟着省文化厅曲厅长下乡到晋中榆次、祁县一带观摩山西梆子剧团演出,第一次见识到了乡村庙宇里的古戏台。戏台与戏剧的关系,无须深奥理论的演绎推论,在这里就最形象最简明扼要地解释清楚了。这次采访真算是跟对了人,我从曲厅长这儿学到了很多山西地方戏曲与古戏台知识,以及有关它们的来世今生与奇闻轶事。“数尺地五湖四海,几更天七朝八代”。可以说,山西古戏台折射的是一部中华文化的戏曲史、发展史。曲厅长沉浸陶醉于戏曲艺术,看戏、谈戏,写戏、评戏,对戏曲艺术的那份执念和痴爱,让我感受至深,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由于曲厅长对推动繁荣山西梆子的特殊贡献,他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梆子厅长”。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地域。山西南部长期处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圈之中心,尧、舜、禹时期为华夏政治心脏,因而这里的文化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山西的地方戏多达50余种,保存至今的剧目也有4000多部。戏台舞台也多,很多古戏台因为山高路远,躲过了战火,幸存下来,在乡村僻野保留了些许古韵遗音。据文物界权威专家告诉我,山西现存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占全国70%以上,戏曲文物(古戏台)占全国80%左右,这些特点,对于人们了解、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演千秋史事尽是悲欢离合,看满台角色无非善恶忠奸”。由于工作性质和采访任务,我在山西考察过几个古戏台,并做过一些现场采访笔记。高平的沟村有一座空心戏台,戏台神庙相对而视,与东西厢房围成一处大院,大院地处全村的心脏地带,是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戏台处于往来行人车马的必经之路,于是凿开一条通道,方便平时的过往行人,每逢唱戏时,便在台上横着搭起木板,既能过人又可以唱戏,这种空心活动戏台,在北方寺庙中十分罕见,匠心所在,让人叹服!万荣庙前村建有3座互为联络的“品”字形戏台,前面的戏台与庙的山门浑然一体,平时是山门过道,演戏时在榫洞里插上木杠搭上台板,立刻就成为戏台。在它前面又有两座戏台并排而立,顶部相连下有通道,与前座戏台正好呈“品”字形布局。这3座戏台挺立在古老黄河岸边,面向直插青天的秋风楼,每逢庙会3个戏班同时唱戏,热烈的喝彩声与黄河滚滚的波涛声连同3座戏台上一同敲打的鼓乐声,雄浑奔放,高亢激越,组合成一种声势浩大且气势磅礴的恢宏交响乐。
山西保存的金、元、明、清时代的戏台计有3000多座,其中高平市王报村二郎神庙内的一座金代戏台,应该是目前中国现存时代最久远的戏台。《元史·太宗纪》《蒲州府志》记载,当时的晋南村村有庙宇,有庙有戏台。山西的戏台建筑是随着戏剧艺术的繁荣普及而遍布崛起的,其形式也由四面观看而向一面观看转化。早期戏台是简单的土台,观众可以从四面观看;随后逐渐演变为从三面观看,即在戏台的后部砌一面墙,两端的立柱处稍折向前方,使观看的角度由四面集中为前方三面,从山西现存元代戏台来看,这种三面观看戏台在当时颇为时髦普遍。到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中叶之后,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繁荣,戏曲文化发展,戏台也变得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起来,其基本式样也大致与现代戏台相似,都是一面观看的戏台了。
戏曲迷人,还须你懂;戏台精巧,还须你宠。站在千年古戏台前,不能不惊叹古人智慧,不能不追忆昨日辉煌。山西有个并不夸张的说法:有多少村庄就有多少戏台。无论是晋北高原晋南盆地,还是沁河两岸汾水之畔乃至太行、吕梁、中条山的山坳沟峁里,只要有村落就会有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戏台。山西古戏台主要遗存于庙宇之中,因此庙宇剧场是山西更是中国古代剧场中绵延不绝、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戏台”。正如当年梁思成、林徽因描述所说“山西中部南部我们所见的庙宇多附属戏楼”。勾栏瓦舍,戏楼会馆,古戏台被定格在历史的风景线上,见证着中国戏曲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曾经的辉煌。这些古戏台不仅是民族古建的珍贵范本,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坚实而华丽的承载者,犹如散落在角落里的多棱镜,折射出传统戏曲的风貌,梨园春秋的盛景和那个时代先人们的喜怒哀乐。每逢年节假日,当锣鼓琴弦响起,台上台下依然演绎着人们耳熟能详的悲喜人生。尽管这些古戏台大多已破败不堪,但它们的存在,对研究中国戏剧史、文化史、艺术史、建筑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天应该尽最大能力花费最诚心血去保护好这些古戏台。
戏多戏台自然就多,离开戏台就唱不成戏。台上唱念做打写意传神,台下触景生情褒善贬恶,说到底这戏台子就是老百姓们离不开忘不掉的一座精神家园啊。古戏台林林总总星罗棋布,却总是与古寺庙相邻相伴,建庙不忘搭戏台,戏台紧跟随寺庙,颇有些耐人寻味之意蕴。既然唱戏是源于祭祀神灵,那么戏台自然就和庙宇沾亲带故,中华之大,各地风
展开
目录
不得不说的山西古戏台
大相国寺的佛音梵乐
甘孜风采
古镇情怀记青岩
古老传奇的福建土楼
红原大草原上的雅克音乐季
横店演艺秀
壶口惊涛入我心
惠安女今昔
汉风汉韵识汉中
金山岭长城: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
晋善晋美走晋城
吕梁山上的红色文物收藏家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乾坤湾里说“乾坤”
守望滦州古城
魅力鄂伦春
索溪峪:好一个“雾大的山寨”
游“渝东明珠”石柱
探寻精神密码之旅
太行小城·涉县史记
探秘泸沽湖
五台山随感录
五当召:草原上的布达拉宫
向海:仙鹤迷恋的地方
涿鹿怀古
走进皤滩古镇重拾乡愁
夹山寺与李自成
湘西凤凰赶场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