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0.00     定价 ¥ 35.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63832637
  • 作      者:
    周施恩,刘俐伶,唐军,毛艾琳,范围,陈书洁
  • 出 版 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本书第1、2、3章,由周施恩副教授撰写;第4章,由唐军副教授撰写;第5章,由毛艾琳副教授撰写;第6章,由范围教授撰写;第7章,由陈书洁副教授撰写;第8章、第9章,由刘俐伶副教授撰写。六位作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人才学等领域有着独特建术,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均有着广泛影响。更多学术资讯可查中国知网。

展开
内容介绍

课程是教育的微观载体,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作为全国首批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我们深刻体察到对专业引导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本教材,力求使学生迅速形成对HRM专业的基本认知,深刻理解其在当今组织及其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系统了解专业特点、胜任力要求和将要学习的课程体系,同时以对心理学有关知识的讲解和辅导,使学生初步掌握职业倾向理论并形成对自我的客观认知,最终目的是要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其在形成对“专业”和“自我”两个成熟认知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自我构建学习意义和学习目标,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规划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 掌握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

√ 理解、用好人力资源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公式

√ 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职能


21世纪以前,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主要作为一种办事机构掌握公司的人事信息,与领导接触的机会较多,职责相对固定,技术含量低。但2000年以后,这种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事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价值逐渐得以显现。但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问题,人们仍存在一些误区。

本章将对这些基本问题予以澄清,对如何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一个简单引导。


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人力资源管理


很多人认为,人力资源(HR)的管理仅仅是本部门的事,而与其他部门的管理者无关。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HRM)人员还是其他直线或职能经理,都需要在这一领域下一番功夫。当今,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管理越来越规范,非人力资源经理,也要肩负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能。

一、德鲁克的观点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企业雇佣的是员工整个的人,不应仅是他的任何一个部分(比如手、脚)。这说明了“为何改善员工工作成效是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最佳方法”,以及“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有生产力、最多才多艺,也最丰富的资源”。德鲁克进而提出,当我们谈到管理员工和工作时,我们谈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仅仅带着“手和脚”来工作的员工,一定不是好员工;仅仅让员工用“手和脚”来工作的经理,也一定不是好经理。

(一)你必须要了解资源的特性

如果视员工为人力资源,我们就必须要了解这种资源的特性。如果你对其特性了解不够,肯定做不好管理工作。当我们把重点分别放在资源和人上时,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的答案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如果你把员工视为资源,就像钢铁或木材一样,那管理的重点就是尽量利用他们的使用价值,而不必考虑其感受;而如果你把员工当作人来看待,你就必须要注重人性化,设法让工作的设计与安排符合人的特色化需求。

(二)你必须要了解双方的需求

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组织,企业必须要完成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企业对员工应该有什么样的要求?而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员工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幸福的生活,对企业又会有什么样的要求?

了解双方的需求,并设法找到其中的契合点,甚至想方设法增加双方的契合点,是现代企业搞好管理之本。

(三)你必须要处理好成本与收入的关系

客观地讲,企业既是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多数员工生活、生计的主要来源。工资,对于企业来说是成本,对于员工来说则是收入,双方存在显而易见的冲突。作为管理者,你必须要学会如何加以调和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18-219。

实际上,德鲁克当初并不是为了说明“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事实上,当时还没有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而提及上述观点的,但正是这种无心插柳式的言论,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二、当今社会的挑战

(一)员工需求的变化

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性动物。在解决了温饱和安全问题之后,人就会产生多重复杂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计划经济时期的职工看重公平(主要是分配上的“平等”),改革开放之初(1978—1995年左右)的人们追求机会,国企脱困实施下岗分流时期(1996年之后),人们又开始关注职位的稳定性;“70后”员工拥有梦想,“80后”员工强调自我,“90后”员工张扬个性,“00后”员工注重个人感受(虽然不完全准确,但有一定代表性)。如今,就连当初普遍推崇的奉献精神,也不得不让位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人们这些内在需求的持续变化,无疑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二)社会环境的变迁

关于社会环境的变迁,我们可以PESTL分析框架(political,economical,social-cultural,technological,legal)为蓝本进行探讨。


1政治环境(political environment)

如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最终转化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主张,转化为人们在工作场所中的利益诉求。如果仍然利用传统的强调集权、服从、忠诚的观念和方法来管理企业、管理员工,肯定是行不通的。

2经济环境(economical environment)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环境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根本的一个变化,就是由原来的国营企业一枝独秀,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国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这一经济结构的变化,不仅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实体越来越多元和丰富,同时也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机会。“良禽择木而栖”,如果你的管理理念不够先进,管理方法不够科学,领导方式不够高明,那些真正的英才迟早会离你而去。

3社会文化环境(social-cultural environment)

当今的社会文化,可以说正朝着多元化、丰富化、个性化、娱乐化大步前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企业对员工单方面的管理,不得不向企业和员工共同管理转变。

就是说,你要管理员工,得先知道他自己希望被怎样管理。如今,“上午报到,下午辞职”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你不能跟员工对着干,而只能多以“引领、疏导、激励”的方式,少用“命令、禁止、惩罚”的方式来改变员工的行为。

4科技环境(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诺基亚(Nokia)公司曾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技,以人为本”的口号,而这句话在今天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科技,以人为本”的原意是指,“越是高深的科技就越需要从人性出发,替人着想,为人设计。而不是将技术和产品推出后,让用户去学,去适应这个技术和产品”周施恩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七大经典败笔[J]企业管理,2014(4):42-44。今天,几乎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等,无意间把人们带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把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上传到网络。

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学好人力资源管理才可能去管理好那些酷爱展示又能随时展示自己的员工。

5法制环境(legal environment)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法制环境也越来越完善,用于规范企业与员工双方雇佣关系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越来越全面、深入和具体。如果不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不着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触犯法律。


第二节什么是人力资源

......

......

......


第三节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

......

......


本章小结


首先,对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到当今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挑战,全面分析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其次,对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关键人才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使读者初步掌握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理解、用好人力资源基本公式、基本目标。

最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职能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目的是使读者初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是什么、有什么用、主要做什么等。

本章内容主要是引导和概述,目的有两个:一是使读者迅速形成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二是对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术语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PESTL分析(PESTL analysis)

人口资源(population resources)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人才资源(talent resources)

关键人才(key talents)职能(functions)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关键人才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2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有哪些主要特点?

3从总体上看,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履行哪些必要的职能?


 案例分析

方正科技的新员工融入计划周施恩,刘烨方正科技的新员工融入计划[J]企业管理,2011(7):48-50


目前,国内企业普遍重视员工招聘,但对新员工的入职管理却往往流于形式。这在无形中错过了对新员工实施入职培训的最佳时机,同时又拉长了新员工工作上手的时间,对企业、对员工个人都是极为不利的。

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员工融入计划,也许能够给国内企业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实施背景

一次,一名方正科技新员工在入职当天没能及时拿到电脑,而这名员工所在部门的经理与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很熟,在一次日常沟通中无意中说起这件事,“新员工入职当天拿不到电脑,既耽误工作,又影响不好”。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抱怨,但人力资源总经理对此很是重视,他要求人力资源部对新员工入职流程进行梳理,以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于是,以这件事为契机,公司人力资源部将新员工入职流程逐项拆开,再重新优化组合,并加入了很多“很细节”的东西,从而使原来简单的入职流程升级为一个系统、温馨的“新员工融入计划”。

二、具体的操作流程

新员工融入计划在新员工入职前就开始启动,并且贯穿整个试用期。

(一)入职前的准备

根据确认好的新员工入职时间,人力资源部会提前三天至一周开始入职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