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经济形态的革命。
语言文字是一种信息流,语言在人类经济生活中传播的信息主要是信用。文字契约所创造的信用体系,被人类沿用了几千年。如今数字语言的诞生,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信用体系,进而将人类带入到一种新的文明。
由于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的飞跃,人们的分工变得更加自主,分工的形式更加合理。群体社会的管理过程中人们对社会资源占有(或社会分配)的方式也会改变。
这就是从结绳记事到数字经济时代所要阐述的要点。
第一章 信息传播是人类发展的内核
美国著名的数字家、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说过这样一句话:“构成宇宙的基础是信息。”当然,对于他的这句话,我们可以不必太当真;但如果说信息或者信息的传播方式是创造和改变我们这个世界文明的基础,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事实已经证明,每一次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都会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从语言的诞生到结绳记事,从刻在黏土和岩石上的符号到刻在龟壳及兽骨上的文字,从竹简到纸张的发明,从活字印刷到数字语言等,每一次传播方式的微小改变,都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世界文明的一大进步。当然,所有的传播方式,所有的改变,所有的文明,都是以人类为主体的。
而关于人类的起源,则有着不同的传说与科学论证。
第一种说法来自《圣经》。根据《圣经》的记载,上帝用七天时间制造出了世界的雏形,而人类是上帝在第六天根据自己的样子制造出来的。在科学还没有发展之前,西方社会持这种说法的人比较多。
第二种说法来自中国民间的神话传说。据说盘古开天辟地后,他身上的虫子就变成了地上的黎民百姓。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女娲造人,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山海经》和《楚辞》中,并在《风俗通义》中,正式描写了女娲造人的事迹。
第三种说法来自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出版了《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并在书中列举了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是,达尔文并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到底是如何演变成人类的。
第四种说法来自最新的科学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学家迈克尔·科茨教授认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根据迈克尔·科茨教授的研究发现,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起源的诸多说法和解释,仍然没有哪一种学说,能够完全让所有人信服和接受。但有一点是大家一致认可的,那就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信息传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语言是人类信任的信号
人类用声音表达和传播信息,声音直接从人类的口中发出,是人类首先最可信任的部分,如同气息,是人类首先相互认同的标志,这起源于婴儿对母亲的认同。比如,我们在原始森林里,有声音传来时,首先判断的是同类还是异类,如果是人发出的声音,那就不用担心;在确认了是我们同类之后,再确认彼此之间是不是认识,有没有共同的语言。因为只有拥有共同的语言,我们才能相互信任,才能彼此交流,才能传播信息。
(一)语言是人类最早传播信息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语言理解成信息的一种传播(流动)方式。语言是生物同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而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
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就是创造了语言。而人类的语言,从产生到真正的运用,也经过了漫长的时期。根据菲利浦·列伯曼在《人类说话的进化》中推断:人类的远祖大约在9万年前的某个时候开始学会“说话”,大约在3.5 万年前的某一个时期开始使用语言。
那么,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呢?对于这一点,菲利浦·列伯曼没有说,因此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可谓异彩纷呈:模仿派认为,语言是人类通过模仿猪、狗、牛、羊等动物的叫声而形成的;合作派认为,语言是人类在从事某项群体的重体力劳动时,为协调动作发出的声音而逐渐形成的;情绪派认为,语言是人类在表现喜、怒、哀、乐等情绪时,偶然发出的声音而产生;歌唱派认为,语言从人类在传播感情和欢乐事件的歌声中演变而来。不过,所有的这些猜测,都没有给出能够让人信服的解释,因此每一种猜测,都饱受争议。只有恩格斯的“语言起源于共同劳动”的推测,能够让更多人接受,因此受到的争议也要少一些。
那么,人类的语言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站在“劳动创造一切”的角度上,我们更倾向于这样的推测:人类的语言,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当然并不局限于群体的共同劳动。因为劳动的过程,不仅使人类的肢体得到锻炼,也使人类的大脑得到锻炼,也是人类积累经验、掌握知识的源泉。尤其是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灵巧的双手和发达的大脑,还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而如何将积累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真正运用于实践当中,仅仅依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无数个体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来实现,而在当时,用来传播信息的最佳手段,就是语言。
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语言便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象征,并成为人类之间进行交际与传播的工具,同时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据考古发现,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尼安德特人,在没有任何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却奇怪地灭绝了;而后起的克罗马农人却成了人类最直接的祖先。至于为什么尼安德特人会无端灭绝,而克罗马农人却一直繁衍下来,有一个十分有力的推论:尼安德特人没有语言,而克罗马农人却创造了语言。正是语言,不但拯救和帮助了克罗马农人,而且使人类从此脱离了动物的信号传播藩篱,使人类的交流更直接,传播信息更方便。同时,正是因为有了语言,才使个人的经验和见闻为大家所共享,使前人的文化积累为后人所继承。而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学会了钻木取火、草药治病、保存食物、饲养动物、耕种粮食、敬奉神祇,还掌握了知识含量很高的制陶、纺织、炼铁等技术。而如果没有语言的创造和传播,这些技能就不会获得,“社会就会停止生产,就会崩溃,就会无法作为社会而存在下去”。 1
但是,仅有原始的语言是不够的,声音、气味的语言,传播的距离极其有限,因此人类在共同生活中,又创造了文字。
郑振铎先生在《文学大纲》一书中,对文字的发明,曾做了这样的描述:“人类渐渐地更文明了,他们因为有三种极重要的需要,使他们不能不发明一种作字的方法。一,有许多事情,如果遗忘了便会发生危险,所以不能不记录下来。二,他们的亲友或其他人住在很远的地方,有常常交换他们的意见和情思的必要,又不能不有一种传达的方式。三,一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器具、家畜之类,不能不有一种记数的方法,以免被人窃取,于是才智特出的人便发明了作字的方法。”
实际上,最初的文字,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刻在某种物体上的字体,而是用某种物体创造出来的符号,比如结绳记事等,都是文字的雏形。
第一章 信息传播是人类发展的内核 / 001
一、语言是人类信任的信号 / 003
二、文字契约诞生的信用体系 / 017
三、后现代信任——从人的信任到机器信任 / 022
第二章 什么是数字经济 / 029
一、从机械计算到移动计算 / 033
二、AR技术的运用 / 038
三、云计算和云服务 / 042
四、从互联到物联 / 045
五、开启人工智能时代 / 049
第三章 数字经济改变了生产关系 / 055
一、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不是物 / 057
二、生产关系的四大体系 / 062
三、数字技术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 / 070
四、数字经济重构生产关系 / 076
五、千年大变局 / 078
第四章 现代流通体系构建 / 085
一、我国流通体系现状 / 087
二、供应链管理 / 089
三、如何完善现代流通体系 / 093
四、数字化是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灵魂 / 095
第五章 数字经济管理不仅仅是技术和经济的管理 / 101
一、数字经济管理定义 / 102
二、万里长城仅仅是建筑奇迹吗? / 106
三、控制论讲什么? / 108
四、从野蛮生长到初步的管理 / 110
五、一个颠覆性的变革 / 116
六、数字经济时代的管理 / 119
第六章 后金融文明时代 / 127
一、金融科技 / 129
二、价值互联网 / 133
三、数字货币 / 135
四、未来银行 / 143
第七章 社会治理与政府职能 / 151
一、社会治理新概念 / 152
二、“数字政府” / 156
三、不可或缺的法律 / 160
四、大数据与用户隐私权保护 / 164
五、区块链将改变造假行为 / 167
第八章 数字经济时代的文化传播 / 171
一、经济文化的价值 / 172
二、经济文化的基本内涵 / 175
三、共享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 / 176
参考文献 / 185
感 谢 / 187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