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小小孩都需要的教室(薇薇安·嘉辛·佩利的教学智慧)
0.00     定价 ¥ 5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71506834
  • 作      者:
    [美]帕特里夏·M.库珀
  • 译      者:
    孙莉莉
  • 出 版 社 :
    晨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 佩利“幻想游戏”系列特别策划孙莉莉倾情翻译、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博士周菁真诚推荐

* 深度解读佩利教学智慧——意义教学法、公平教学法

* 邀请适龄儿童绘制心目中的完美教室

* 倡导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幼儿需要的教室环境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

帕特里夏·M.库珀,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教育学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早期儿童教育研究,薇薇安·嘉辛·佩利也是其研究项目之一,已出版多部作品。




译者

孙莉莉,童书作者、翻译家、研究者。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硕士后,在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师从林文宝教授。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栏目主编、悠贝亲子阅读学院院长。现任百班千人幼儿阅读研究院院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库珀对佩利的许多书籍和文章进行了概括性地介绍,描绘了佩利思想的演变,揭示了佩利教学哲学的重要特征。经过仔细分析,库珀提出了一种被两个互补原则组织起来的教学模式:一种促进游戏和想象力的课程。在那里,不论什么样的孩子都会受到欢迎。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佩利的意义教学法,并强调了她对幻想游戏、故事说演在早期儿童教育中重要作用的看法。

第二部分讨论的是佩利的公平教学法,重点关注佩利对心理安全教室的看法,在这种教室里,孩子们不会因为隐藏的种族、差异、性别和天赋等而遭受区别对待。


展开
精彩书摘

小小孩都需要的教师——跟佩利学做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博士 周菁

       当孙莉莉老师发来写序的邀请后,我心中一阵惶恐。虽然对佩利无比崇敬,但我自认并不是佩利教育思想的研究者,生怕自己生涩的文笔影响读者对佩利的认识。但当我读完本书后,心潮澎湃,于是鼓起勇气,决定试着写下那些似乎已经在心中酝酿了许久的话语。

        “认识”佩利是在1997 年。当时,我和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幼儿教师凯西· 马(Cath Marr)成了搭班,任教于北京一所双语国际学校里的四岁班。凯西是佩利的铁粉,她在开学之初就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不可以说:‘你不能玩’!”。那时,我英语不太好,插不上嘴,但暗自疑惑,为什么不能说“你不能玩”呢?我磕磕巴巴地问凯西,她滔滔不绝地跟我讲佩利和《孩子国的新约—不可以说:“你不能玩!”》中的故事。不过,我只能听个大概。那些年,佩利之于我,就是她的“迷妹”—凯西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样子,以及我也常常说的“不可以说:‘你不能玩’!”而我则是在和凯西工作的每一天里学习着怎么做孩子们需要的老师。

       2006 年,我去新西兰留学,一点点走进佩利的教育思想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在玛格丽特·卡尔(Margaret Carr)和温迪· 李(Wendy Lee)关于儿童学习评价体系—学习故事的多部著作中,我感觉到了佩利对她们的影响,开始对佩利有了更多了解。她们曾写道:“薇薇安·嘉辛· 佩利多年来撰写的有关幼儿教育的文章给我们两位作者以及与我们一起工作的教师带来了重要启发。她的著作强有力地论证了故事在建构自我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故事在将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联系在一起时所起的作用。她记录儿童口述的故事,然后儿童在活动的结尾部分表演故事。这些故事成了儿童与同伴、佩利老师交谈的主题。”我意识到,“不可以说:‘你不能玩’!”不只是口号或培养友爱的班规,还是佩利对人际关系、班级这个小社会中的限制结构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而关系和公平也是卡尔和李在研究儿童学习评价时所关注的。我还发现,佩利对孩子们的观察、倾听、记录,以及她对儿童、教师、游戏、学习、教学等的反思和讨论,影响着卡尔和李对儿童学习评价的思考。而佩利对孩子们故事的长期持续记录,以及她对这些故事的描述,是她评价和分析孩子们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这让她们意识到,用故事呈现复杂的、变化着的、不可预测的、难以捉摸的学习和发展过程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着如何做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研究者,建构着对儿童、教师和教育的理解。

       可以说,2013 年之前,我对佩利的了解是间接的。但对我来说,凯西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样子,卡尔和李对佩利的研究,都是关于佩利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最好导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成为现在这样的老师和研究者。特别是卡尔曾引用的佩利在1986 年探讨“倾听儿童”的文章中的那句“教学成了一种每天寻找儿童观点的行为”,更是完全颠覆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定义。

      所以,当《共读绘本的一年》在国内出版后,我欣喜万分,想着终于能和佩利“直接”对话了,终于能有更多中国幼教同仁认识佩利了。不过,我发现,国内读者关注的是绘本和李欧·李奥尼,而不是佩利和瑞妮,更不是瑞妮如何引领着佩利一步步与李欧·李奥尼的绘本结缘。直到2018 年,千寻出版的佩利的著作陆续上市,使得佩利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们认识。我更是一一买来,认真拜读。这一次,我沉浸其中!佩利笔下的孩子们有我教过的孩子们的身影,佩利的那些喜悦、困惑、失望、纠结……我也曾体验过。佩利的文字,常常让我眼眶湿润,心生暖意,醍醐灌顶!读了一本又一本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佩利的书是最好的教科书,可以教老师们成为每个孩子都需要的老师—如何做孩子们身边那个愿意投入地倾听、观察、研究他们的重要他人。

      于是,我开始在培训的时候和老师们一起读佩利的书,我们共同想象佩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样子,学习佩利是怎么尽力“认识每个孩子内心最根本的孤独是什么”,如何“走进、深入每一个孩子特有的内在想象里”。是佩利的书,让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需要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也让我们意识到,观察、倾听、研究儿童……不只在于方法策略,更在于行动和反思。

       佩利会把孩子们的故事都听上三次,“一次是他们说故事我记录的时候,一次是他们演出的时候,一次是我回到家听录音带将故事整理成文字的时候。”那么,我们呢?佩利常常向儿童学习,然后自我剖析—“我与孩子们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鸿沟的一端是我的信念,另一端是孩子们得到大人的允许,随时可以依自己想法退出的逻辑结论。”那么,我们呢?

      就这样,佩利让每个孩子都需要的老师形象在我们眼前渐渐变得清晰、真实、有血有肉,我们也在她的言行、态度、情感和反思中,开始审视自己,成为孩子们都需要的教师,即学习和发展促进者。

       如果说,佩利的著作带我们走进了她的教学和教室,那么,《小小孩都需要的教室》则将我们带到了她身处的世界,让我们看到她的观察、思考和回应。这本书从社会背景、多元视角、理论基础、具体实践等维度帮助我们理解佩利的教学实践所蕴含的智慧究竟是什么、如何形成、有什么价值、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有哪些评论等。书中提到的佩利的教学智慧—意义教学法和公平教学法,来得太及时了,对我个人而言如此,对中国广大幼教工作者亦如此。因为我们都在探寻着以儿童为本、重视儿童视角、重视游戏和生活的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路径,意义教学法和公平教学法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让课程看得见:意义教学法  1

第一章 早期读写、游戏和一种教学观  3

一旦老师们发现某些真理之后,他们就能不再用别的方法去教学。——薇薇安·佩利《游戏是孩子的功课:幻想游戏的重要性》


第二章 幻想游戏和幼儿对意义的追寻  39

我思忖着自己对小孩子所渴望之物的抗拒,想知道我究竟错过了什么。——薇薇安·佩利《直升机男孩:教室里说故事的魅力》


第三章 故事说演:意义的延伸 67

在没被教导不许发明世界之前,他会解释每一件事情。——薇薇安·佩利《沃利的故事:幼儿园里的对话》



第二部分 人际关系:公平教学法 68


第四章 教学是道德行为,教室是民主空间  135

对每个人而言,自我与社会都存在着某些纠葛,而冲突表现的方式却千差万别。——薇薇安·佩利《共读绘本的一年》


第五章 种族 教学法 追求公平之路  161

我不想在别人的文化中感受到自己是个外人。——薇薇安·佩利 《宽扎与我:一个教师的故事》


第六章 公平延伸:超级英雄、直升机、落选之人  201

喜鹊,你听说过眼泪流成河的事吗?——薇薇安·佩利《孩子国的新约——不可以说:“你不能玩!”》

参考文献  243 

附录1  佩利故事说演课程操作指南  271

附录2  故事范例  277

附录3  幼儿口述故事听写记录范例  298

附录4  成为一名故事老师  309

结语  小小孩都需要的教室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教室  34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