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青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的莎士比亚”梅特林克梦幻剧巅峰之作
0.00     定价 ¥ 32.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47057209
  • 作      者:
    [比]莫里斯·梅特林克
  • 译      者:
    郑克鲁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莫里斯·梅特林克

Maurice Maeterlinck

1862~1949

 

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

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

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

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

剧作《青鸟》《盲人》

散文集《双重的花园》《死亡》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青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梅特林克的传世之作,主要讲述了一对兄妹蒂蒂尔和米蒂尔在梦中受仙女嘱托去寻找一只青鸟,一路上历经重重考验,最终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的故事。

这部剧作既体现了作者一贯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倾向,又吸收了童话、寓言和传统戏剧的长处,既玄妙深邃,又明晰平易,因而自问世之初就赢得了观众的普遍赞誉,长演不衰,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译 序

 

郑克鲁

 

比利时戏剧家莫里斯·梅特林克是欧洲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用法文写作,获得1911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他的“作品风格具有明显的创意和独特性,全然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在他笔下流露出来的理想主义特质,把我们引向至高的神圣境界,并紧扣我们的心弦”。

1862年8月,梅特林克生于比利时的根特,这个城市的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保守而富裕,是佛兰德斯地区的文艺复兴活动中心,对象征主义思潮做出过贡献。梅特林克先在根特大学学法律,1886年到巴黎继续学习法律,但他抛弃了律师职业。他结识了巴那斯派(又称“高蹈派”,注重客观事实、理性,追求形式美。)诗人,随后发表了一本诗集《温室》(1889),且受到好评。这本诗集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将人的灵魂说成被奄奄一息地封闭在温室之中。当时正是象征主义诗人活跃于文坛的时代,梅特林克的早期剧作便受到了象征主义的影响。象征主义在诗歌创作上成绩斐然,但是在戏剧舞台上建树不多,唯有梅特林克一枝独秀。他的第一部剧作《玛莱娜公主》(1889)已引起评论界注意。1890年至1891年,他发表了三部曲:《不速之客》《盲人》和《七公主》。《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892)是他的一部重要剧作,使他成为象征主义剧作重要的代表,后来该剧作由德彪西谱成歌剧。1896年,梅特林克定居巴黎,接二连三地发表剧作,其中有《莫纳·瓦娜》(1902)、《乔赛尔》(1903)、《青鸟》(1908)等,并发表了几部散文集,如《卑微者的财富》(1896)、《明智和命运》(1898)、《蜜蜂的生活》(1901)、《白蚁的生活》(192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住在法国南方。比利时政府授予他伯爵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移居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直到1947年才返回法国。1949年5月,梅特林克逝世于尼斯。

梅特林克的戏剧与古典主义戏剧不同,不采用重大题材,不求唤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他的戏剧与浪漫主义戏剧也不同,没有英雄,即使国王、神仙也像平常人。他不写主人公如何战胜命运,而是描写主人公被动地接受命运,听任命运的摆布,只有少数剧作描写主人公去寻求更好的命运。梅特林克笔下的正面人物是美与善的化身,反面人物则是丑与恶的代表。他的作品虽然带有忧伤的情调、悲观的色彩和明显的宿命论观点,但他通过对弱者的同情、对美的歌颂、对光明的渴求,给予观众向往正义的感受。他的语言充满诗意。他的戏剧往往带有梦幻色彩,在梦幻中隐藏事物的本质,舞台意境似梦非梦,也具有象征意义。关于象征,梅特林克说过一段话:“我相信有两种象征:一种可以称为先验象征……它从抽象出发,竭力让这种抽象具有人性。这种象征深深触及寓意,其典范是《浮士德》第二部和歌德的某些故事……另一种象征更多是下意识的,是诗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几乎总是远离他的思想:这种象征产生于人类的天才创造,其典范存在于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中。”梅特林克的象征可以说是这两种象征手法的综合,它也体现在《青鸟》这一剧作中。

《青鸟》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此剧于1908年在莫斯科第一次被搬上舞台。这是一部童话剧,集神奇、梦幻、象征于一炉。故事描写圣诞节前夜,穷樵夫的一对儿女蒂蒂尔和米蒂尔盼望得到圣诞礼物,但他们只能望见旁边宫殿里灯火辉煌的盛况。他们平静地睡着时,梦见仙女请他们为她病重的女儿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仙女给了他们一颗有魔力的钻石,他们转动钻石,便出现各种景象。他们在光、水、面包、火、糖、奶、猫和狗的陪伴下,见到了各种奇景,经历了千辛万苦,克服了千难万险,青鸟却总是得而复失。梦醒后,蒂蒂尔把自己心爱的斑鸠送给邻居,斑鸠变成了青鸟,原来青鸟就在身边。剧本表明,只有甘愿把幸福给予别人,自己才能得到幸福。

梅特林克一生喜爱孩子,他在《青鸟》中描绘了孩子童年的快乐生活,也展示了穷人家的孩子童年的悲惨状况。梅特林克认为,孩子之所以有幸福,是因为有母爱。母爱是超越贫富的,母爱的财富是无尽的,凡是喜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全都是富有的,没有长得丑的,也没有老的……她们的爱永远是最美好的欢乐。当她们悲伤的时候,只要得到孩子的一个亲吻,或者吻一下孩子,泪珠在她们的眼睛深处就会变成星星。母爱使孩子们热爱自己的邻居,只有和大家共享幸福,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梅特林克认为,官能享受不是幸福。剧中第四幕第九场,蒂蒂尔一行来到幸福之园,遇到肥胖的幸福、产业主的幸福、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幸福、无所事事的幸福等假幸福,他借“光”之口说,这些都是害人的,使人意志消磨。在有神力的钻石的光芒照耀下,个个肥胖的幸福像破裂的气泡,眼看着瘪下去……他们赤裸着身体,丑陋、干瘪,一副可怜相,只好逃到痛苦洞穴中。梅特林克认为,世界上的幸福很多,超过了人们所想象的,大部分人却视而不见。幸福实际上就在身边,如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拥有母爱、公正等,都是快乐。但真正的幸福需要用心去寻找,去探索,去发现。

不过,人在寻找幸福的路途中会遇到重重阻碍,黑暗、死亡、怯懦会布下无数陷阱。梅特林克号召人们在光明的指引下去寻找代表幸福的青鸟,揭开“使生命遭受灾难的一切奥秘”。他指出,“所有不幸、灾祸、疾病、恐怖、浩劫”都无法阻挡人们前进的步伐。当人们看到月色溶溶、看到星光灿烂、看到朝霞升起、看到灯火闪亮的时候,幸福就在那里;当人们的心灵里迸发出美好、明亮的思想火花的时候,幸福就在那里。

寻找青鸟是孩子们做的一个梦,这个梦里有现实世界的种种困难、贫穷、饥饿、死亡、虚伪。梅特林克认为“我们自我的反光就投射在这场梦幻中”,梦是“我们真实而永恒不变的生活”,人们拥有这个自我,“比激情的或理性的自我更为深沉”。

《青鸟》将所有传统的童话题材糅合在一起,加以创新。它摆脱了梅特林克所受的悲观主义的影响(这也是象征主义的特点),表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死亡的藐视,礼赞了美与光明,讴歌了理想和乐观主义,展示了一幅幅迷人而又梦幻般的景象。它是一部深受孩子们喜爱,同时又让成人获得新颖的视觉感受的优秀剧作。


展开
目录

目  录:

 

译序

 

人物服装

人物表

 

第一幕 第一场  樵夫的小屋 

第二幕 第二场  仙宫 

       第三场  思念之土 

第三幕 第四场  夜之宫 

       第五场  森林 

第四幕 第六场  幕前 

       第七场  墓地 

       第八场  幕前 

       第九场  幸福之园 

第五幕 第十场  未来王国 

第六幕 第十一场 告别 

       第十二场 睡醒 

 

注 释

附录:梅特林克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