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学而生:陈景润》:
然而,现实并不总如人所愿,也远不及期望那般丰满美好。陈景润出生时,父亲陈元俊在福州闽侯县一个邮局当职员。职员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收入微薄,每月收到的固定工资以及家里收取的少量地租,就是一家的收入来源。按理说,这样的家境放在当时还算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无奈的是,陈景润的家里,只有父亲陈元俊一人有工资收入,却有五张嘴等着吃饭,人不敷出便是家里常有的事。那时候社会并不稳定,政府政策经常变动,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货币三天两头贬值。对平常人家而言,有时候发工资领到的崭新钞票,甚至还买不到一卷纸。于是,人们都等待时机抛售货币,来换购柴米油盐纸巾布料等生活用品,囤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有钱有势的大家庭,在这种时候仍然可以衣食无忧不受影响,苦的是像陈元俊这样本来就要节俭度日的五口之家,遇上通货膨胀,更得想办法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以求一家人的温饱。小小的陈景润就这样在家中的叹息声中一天天长大。
母亲潘玉婵是福州当地人。她长着一张国字脸,面容清冷秀气,柳叶眉下是一对细长的眼睛,炯炯有神。她的鼻子高挺,上薄下厚的嘴唇,隐忍中带着坚毅。她是一位地道的农村妇女,贤惠善良,能干持家。常年的田地务农与家庭劳作,对潘玉婵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哪怕是坐月子的时候,家中也没有富余的钱给她买鲫鱼、鸽子补身体,使她很难有奶水哺育孩子。对嗷嗷待哺的陈景润,母亲只能用米汤进行喂养。她把米汤一勺一勺喂到孩子嘴边,盼望孩子能健康长大。遇到家里无米下锅大人还能吃点粗粮忍忍,可孩子还小,吃不进粗粮,一饿就哭得不行。母亲便只能抱着陈景润去敲邻居家的门,东一家西一家地要点米汤。幸运的是,街坊邻居热情善良,总是大方相助。
然而,米汤虽然能勉强果腹,终究比不上母乳喂养那么营养。天生体弱的陈景润,因为哺育期的营养跟不上,小小的身躯更显瘦弱。陈景润多年后参加工作时患的病,或许就是小时候落下的病根。那时候,生病成了幼年陈景润常有的事。陈元俊的收入不多,难以有额外的开支再供陈景润看病抓药,很多时候就只好顺其自然,让陈景润多喝热水好好休息,等身体慢慢恢复。但这样的做法,是靠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和病毒抗争,遭罪的是年纪尚小的陈景润。到底是十月怀胎母子连心,每每陈景润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母亲潘玉婵也觉得难受不已,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痛苦,潘玉婵便常常向左邻右舍要来一些草药充当治病的良药。这些草药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毕竟不是对症下药,效果并不大。好在有一次,一位远房亲戚回到胪雷老家看望父母,给陈元俊送来了一些灵芝。亲戚嘱咐陈元俊:“灵芝是中药之上品,可以固本扶正,提高免疫力,还能起到‘驱邪’‘补气’的作用。孩子体弱的时候,你不妨多熬点汤水给他喝,会有好转的效果。”也许是灵芝的功效确实强大,也许是上天对陈景润的眷顾与怜爱,好几次陈景润病重的时候,家里就给陈景润熬灵芝汤水,孩子就从原先的奄奄一息,到慢慢恢复了生机与活力,不哭不闹也不再发热了。每每这时,母亲都忍不住感谢上苍,又保住了这条小小的生命。
就这样,幼年的陈景润,在与病魔的斗争中,缓慢而坚强地成长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或许正是为了将来能够肩负巨大的使命,陈景润才会从儿时开始,就提前尝到了人生的辛苦与不易。
如果对陈景润来说,他吃的苦源于身体上的生病受累,那么对父亲陈元俊与母亲潘玉婵而言,他们吃的苦便是养家糊口的劳累与辛酸。
日子一天天在继续,陈家的人丁也渐渐兴旺起来。母亲潘玉婵先后生下了十二个孩子,最后活下来了六个。除陈景润之外,那五个孩子分别是:哥哥陈景桐、姐姐陈瑞珍、弟弟陈景光、妹妹陈景星与陈景馨。父亲陈元俊外出工作之时,便是母亲潘玉婵负责打点家中一切:洗衣煮饭干家务,照顾孩子吃喝拉撒,这期间还不免夹杂着孩子们的哭闹声、争抢声……即使是能干的潘玉婵,也总是觉得分身乏术。为了给孩子们准备一顿好的早餐,劳作了一天的母亲潘玉婵,还要趁孩子们都吃好晚饭以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去磨豆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第二天早上有豆浆喝。她总会点上一盏煤油灯,把白天浸泡好的豆子倒进石磨口,再推着磨碾磨豆子。一圈一圈,一轮一轮,映着煤油灯昏暗的光亮,母亲潘玉婵的身影,就缓缓地印在那面斑驳灰暗的墙上。
……
展开
——世界数学大师安德烈·韦伊
★英国数学家赫胥黎致信陈景润:你移动了群山。
陈景润是—位优秀的数学家,“陈氏定理”构成了筛法理论的光辉高峰。
——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