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延安群星闪耀
0.00     定价 ¥ 5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224142013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延安群星闪耀》一改过去情景交融的抒情文文路,充分发挥特写的真实性、亲切性的特点,用“延安”串起人生的大小往事,朴素自然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展现出几十位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把这些篇章联系起来,就能让人清晰地看到共产党人走过的艰辛曲折却不断胜利的光辉之路。
展开
内容介绍
《延安群星闪耀》是作者银笙根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铁映同志“延安精神研究不仅要研究宣传中央和革命领袖,也应研究宣传党的才俊精英”的嘱托编撰的一本文学作品。革命取得胜利,既要有拿枪的队伍,也要有拿笔的队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不断深入工农兵,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鼓舞了战士,动员了群众,为革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集中展现丁玲、冯雪峰、艾青、贺敬之、魏巍、杜鹏程、柳青等红色作家和吴印咸、冼星海、郑律成、刘文西等艺术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深入工农兵,在延河的滋养下不断升华的历程,突出展现了延安峥嵘岁月的动人风貌和文艺工作者的坚定的信仰、不懈的追求、卓绝的奋斗和勇敢担当的“战士+作家”的本质。在炮火连天的战争中,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不但完成战斗任务,还要用笔写出篇篇檄文、通讯,实现动员群众、教育群众、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另一目标。他们成为了文艺界的脊梁,也为当代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主色调。这些留存史册的作家们都用一生来实践延安精神,他们的经历就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必将对我们产生心灵震撼和深刻启迪。
展开
精彩书摘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谈到延安时期的作家,首先要提到的是丁玲。尽管文坛对她存在争议,不少读者成为张爱玲和萧红的粉丝,却冷落了丁玲。但她是第一个奔向陕北红区的作家,在我们筹备延安清凉山新闻纪念馆的汇报会上,她第一个发言支持,作为一个后辈的写作者怀着对一位大作家的难以释怀和敬意,我觉得我有义务把她做再次介绍。
奔向保安
20世纪30年代之初,日寇步步入侵,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丁玲编辑刊物,撰写文章,参与发表《上海文化界告全世界书》,呼吁抗日救国,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于1933年5月14日将她绑架,押解南京拘禁。
三年后,丁玲由中共地下党营救出狱,义无反顾地投奔红色的希望——陕北。1936年10月初的一天,丁玲在西安的一家小旅馆里闷闷地待着,急切地等待中共地下党派人来和她联络,然后把她送往延安。恰在这时,中共派往南京去和国民党进行国共合作谈判的代表潘汉年正途经西安,得知丁玲的地址找到她,问她可否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先去法国,不仅可以宣传中国革命,而且可以进行募捐活动。丁玲稍加思索后便拒绝了潘汉年的建议。她对潘汉年说:法国当然是个好地方,我好多年前就很向往的。可是,我现在只有一个心愿,我要到我最亲的人那里去,我要母亲,我要投身到母亲的怀抱——那就是党中央。只有党中央,才能慰藉我这颗受过严重摧残的心,这是我三年来朝思暮想的。请你一定答应我,让我去党中央所在地的陕北保安。
丁玲是引人注目的左翼作家。1928年2月,她在上海发表了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巨大反响。评论认为“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向一颗炸弹,大家不免为她的天才震惊了”。茅盾先生赞叹:“她的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叛逆的绝唱。”20世纪30年代,她加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发表的中篇小说《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左翼文艺运动1931年最优秀的成果”。
对于丁玲的到来,毛泽东深表欢迎。她是第一个来到红区保安的女作家。中央特意为丁玲举行欢迎宴会。出席宴会的除了毛泽东之外,还有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共高层领导人,中宣部长凯丰致了欢迎词,周恩来的话更具有代表性:我们红军队伍,不仅需要扛枪杆子的战士,也需要拿笔杆子的战士,我们欢迎更多的作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画家到我们苏区来。丁玲第一个到陕北,无疑是树起了一面旗帜,起到了示范和带头的作用。
素以活泼、开朗著称的丁玲一身男装,神似一名俊小伙子,激动的一双浓眉大眼噙着泪光,当天便向毛泽东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她家住湖南临澧县的蒋家坪,其先祖蒋光业算是明末全国三个半大财主中的半个,世间一直传着她的祖上是因为掩护了败退的农民领袖李自成而得到大笔财宝一夜间暴富的。而到她祖父时家景已败。自己1904年出生,本名叫蒋冰之、蒋伟,早在长沙就读周南女中时与毛泽东的发妻杨开慧是同窗好友,因两人志趣相同,说话投机,杨开慧大丁玲三岁,常以姐妹相称。毛泽东听完丁玲的自述,不免勾起了往事,稍停一会儿,才用浓重的湘潭话风趣地说:“我们是真正的老乡啊,老乡见老乡,不必泪汪汪了。你比我还小11岁,算个小妹吧!”
席间,毛泽东关切地询问她在国统区的不幸遭遇。丁玲诉说了所受的残暴折磨。听完丁玲的诉说,毛泽东不失风趣地劝慰道:“黑暗已成过去,身处光明世界,你可尽情发挥了。”又举杯邀请:“为出笼自由飞翔的小鸟丁玲同志干杯!”没等丁玲答话,毛泽东又问:“你大老远来到这里,打算做点什么事呢?”丁玲干脆地回答:“当红军!”毛泽东用慈祥的目光望着面前的假小子:“当红军?好啊,壮志凌云,不让须眉!”
P1-3
展开
目录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中国摄影宗师吴印咸
“三进延安”的博士作家陈学昭
冯雪峰的冰火人生
“我歌唱延安”的何其芳
“我们都来自清凉山”
——记红色作家舒群
现当代诗歌的高峰
——仰望艾青
抗战中升起的文星
中国新闻界泰斗赵超构
双手搂定宝塔山
七月的和平鸽
“岭南派”大师欧阳山
拼接于黑丁片断
任性萧军
“狂飙诗人”柯仲平
草明: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追寻逝去的岁月
冼星海奏响时代最强音
屡闯险区光更灿
——读《光未然脱线记》所想到的
公木的延安情结
展翅飞翔的《延安颂》
永远笑对人生的雷加
延安情耕耘方格田
——著名作家周立波逸事
早春高歌西部的明星
——怀念诗人闻捷及老一代新闻工作者
“我用柯蓝的名字继续活着”
郭小川延安结良缘
马烽从延安起步
“埋头文墨应是我们的阵地”
——记高山仰止的布衣作家孙犁
从《挥手之间》想起方纪
他的歌声沾满“三边”风沙
诗的土地诗的城
自有诗心似火烈
——献给我心目中的散文大师杨朔
对人民有一颗火热的心
——魏巍逝世十年祭
饱蘸心血书写战争史诗
——杜鹏程和《保卫延安》
沉入生活磨砺经典
——挚爱农民的柳青和他的长篇小说
潇洒上战场讴歌新时光
——怀念中国短篇小说大家王汶石
驼铃声响震寰宇
当代新闻学界巨星何微
记者楷模冯森龄
民间艺术家典范韩起祥
黄土画派创始人、人民艺术家刘文西
仰望星空(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