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生放下烟杆,欲言又止。半晌,才又拾起烟杆慢慢送到嘴角,缓缓张开嘴唇深深地吸了一口,与大爸一样转过头去,将目光投向崴孤山头,不再理会我们的述说、争论。
羌人祖先的征战、迁徙,犹太人祖先的放逐、离散,留存于汉字历史文献、羌语口头史诗,以及《旧约》圣经之中的那些往事,对于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来说,只是一种具有学术价值的历史事件。对于持诵史诗、主持刮沃、怀揣祖师遗训的羌人释比,对于虔诚的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来说,一定有着与之不同的情感与信仰意义。而对于一位借助影像、文字语言来记录的追寻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犹太人的历史:
5000年前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由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来到迦南地,也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一带定居;
4000年前后,因躲避灾害,犹太部落迁往埃及尼罗河东部平原;
3300年前后,深受虐待的犹太部落在摩西带领下走出埃及,在西奈山接受“摩西十戒”,经40年漂泊回到应许之地迦南;
3100年前后,建立以色列联合王国。后分裂为北方以色列王国,南方犹太王国;
3000年前后,北方以色列王国被亚述王国所灭,十个部落遭放逐后不知所终;
2600年前后,南方犹太王国被巴比伦王国占领,几十万人被掳往巴比伦,成为“巴比伦之囚”;
2500年前后,波斯帝国灭巴比伦,犹太人获准返乡,重建圣殿;
2000年前后,罗马帝国禁止举行割礼、过安息日和阅读犹太律法,犹太人奋起反抗,遭大批屠杀、驱赶,被迫迁往世界各地,开始了长达近2000年的大流散。
中世纪,犹太人在欧洲基督教世界长期遭受宗教、政治、经济全面挤压。进入近代,欧洲兴起“反犹太主义”。二战时,纳粹德国发动种族清洗,近600万犹太人被屠杀;二战结束,大批犹太人回到迦南地(巴勒斯坦)。1948年,以色列终于复国。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羌人的历史;
6000年前,“西羌”族群游牧于黄河中上游;
5000年前后,西羌部落的炎帝、黄帝部落向东扩展,与东蒙(东夷)部的蚩尤九黎部落在涿鹿会战,九黎战败,各部落融合;
4000年前后尧、舜、禹“三代之治”时期,中原“华夏”部落联盟制形成;“禹兴于西羌”,大禹接受帝舜禅让建夏,疏通九河,治理水患;
3000年前后,中原部落进入共主争霸、强者执政时期,兴于东部的殷商,称其以西部落为“羌,周”(甲骨文中频繁出现表示落部、族群的文字——“羌…‘周”);
2000年前后的秦汉时期,东夷、西羌(戎)、南蛮(越)、北狄(胡)、中国五方概念进一步形成,中央直辖郡县人群自称“中国人”,边疆各族称其为“秦人”“汉人”,而由秦陇向西大规模迁徙的族群,称之为西羌、氐羌、西戎;
1500年前后魏晋、南北朝,在整个中国西部形成了广阔的“羌人地带”:天山南路的婼羌、河湟流域的西羌、陇南蜀西的白狼、参狼、白马、白狗羌;川南滇北的青衣羌、牦牛羌……
1000年前后的唐宋时期,吐蕃势力、藏传佛教由“发羌地”向东扩展,与中原文化在广阔的“羌人地带”上全面相遇,此后渐以“蕃”替代“羌…‘戎”“蛮…‘胡”等称谓,“羌人”逐渐融入汉、藏、蒙古、彝、白、哈尼、纳西、傈傈、景颇、拉祜、普米、基诺、怒、独龙等民族之中;
500年前后明、清时期,“凡百五十种”的“西羌”,只有岷江上游、湔江上游的一支基本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保持着古老的文化传统,这些“羌民”在1950-1954年第一阶段民族识别中,被认定为“羌族”。这便是今天生活在岷江上游深谷高山之间的当代羌人。
两个古老民族,同样经历了数千年的迁徙、离散,犹太人流散于世界各地,失去了自己的国家,却能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维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绵延不绝,并产生了众多影响世界的伟大人物:
摩西,开创了古犹太教,奠定了希伯来文明的基础,影响了古希腊文明、欧洲文明的走向;
耶稣,作为世界上最大宗教基督教的创始人,全球72亿人,基督教信徒就占23亿多,其对人类的影响不言而喻;
马克思,他的理论、学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20世纪,直至21世纪的世界:
弗洛伊德,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成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的理论支柱;
爱因斯坦,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提出的相对论,开创了整个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