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比较文学阐释学研究
0.00     定价 ¥ 12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20379793
  • 作      者:
    王超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当代法国著名比较文学家弗朗索瓦·于连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他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论,并从于连研究方法的各种争议论辩之中提出了“比较文学阐释学”的主要观点,并且在前六章以于连为着力点,从“理论与方法”角度全面论述比较文学阐释学的发生缘起、创新路径、阐释限度和研究领域等问题,在后六章从“实践与典范”角度具体阐发“迂回”“裸体”“时间”等六个范畴在中西跨文明语境中的阐释变异。既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话语体系,又有丰富的实践案例和结构呼应。
展开
作者简介
王超(1981-),200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本硕博均免试保送),师从曹顺庆教授。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约20篇)。《弗朗索瓦·于连研究》获评“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并参加“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独立主持“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等3个省级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参编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等5部著作。主讲课程《比较文学》获海南省教学大赛第一名、全国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当代法国学者弗朗索瓦·于连(又译:朱利安)的中西比较研究为例,重点论述“迂回”“中庸”“良知”“裸体”“原道”等中国文论话语范畴在西方语境中发生的跨文明阐释变异。深入分析于连借用“无关”的中国思想阐释西方思想的“间距/之间”差异比较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比较文学阐释学的方法论体系。比较文学阐释学是对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进一步垦拓,它将阐释作为一种“不比较的比较”,着力探寻不同国家的文学与文论在差异化语境中遭遇的阐释变异及他国化结构变异,用“以中释西”“中西互释”替换“以西释中”“强制阐释”,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创新和话语体系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比较文学阐释学的理论缘起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比较文学阐释学
第二节 什么是比较文学阐释学
第三节 比较文学阐释学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 比较文学阐释学的创新路径
第一节 西方文化诗学的跨文明诉求
第二节 中国文论思想的中国化阐释
第三节 比较文学研究的差异性趋向
第三章 于连的比较文学阐释学研究
第一节 中国与西方:“迂回与进入”的跨文明对视
第二节 差异与无关:“间距与之间”的可比性论域
第三节 互补与对话:“不比较的比较”及阐释变异
第四章 “迂回”的跨文明阐释变异
第一节 迂回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迂回
第二节 间接的迂回何以提供进入的可能
第三节 言意之辩与意义进入的策略模式
第五章 “中庸”的跨文明阐释变异
第一节 依经立义:变通与中国文论话语的生成机制
第二节 不勉而中:中庸与中国文论话语的运思规则
第三节 唯道集虚:虚空与中国文论话语的智慧形式
第六章 “良知”的跨文明阐释变异
第一节 良知与道德:中西诗学话语的召唤结构
第二节 仁道与法治:中西诗学话语的伦理规则
第三节 天道与人道:中西诗学话语的终极视域
第七章 “裸体”的跨文明阐释变异
第一节 中西语境中裸体的意义关联场域
第二节 中国的身体观与裸体的不可能性
第三节 西方的形式观与裸体的本质会通
第八章 “原道”的跨文明阐释变异
第一节 中西语境之下的本体论与文学
第二节 道作为中国文学本体的优先性
第三节 道与中国文论的意义生成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