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你的岁月,我的故事
0.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39999982
  • 作      者:
    刘荒田著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刘荒田,原名刘毓华,1948年生于台山。创作生涯始于新诗,近十年来钟情于散文随笔。1980年移居美国,以一位东方他乡异客的身份对这个移民国度进行了细致的体察,细微真实地体味了文化的碰撞、冲突、渗透、交融,这也使他完成了从诗人到散文作家的转变。曾获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著有《北美洲的天空》《异国的粽子》《旧金山抒情》《唐人街的地理》共四本诗集以及三十种散文随笔集,获得四次诗歌奖,《刘荒田美国笔记》获“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首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你的岁月,我的故事》是作者分别在中国、美国生活了三十几年后,写人的散文作品,记述了美国新旧移民的生活百态,以及他乡漂泊后对故国那些人的追思。乍看以为是写美国生活,实则关注人性,潜藏的、复杂的、共通的人性。
  ★每个人都坐在看不见的“车子”上,“车”的牌号、年份、性能、价钱、保险各异,但总体名称一样:命运。
  《你的岁月,我的故事》里,男男女女的命运轨迹绕不开酒色财气、生老病死。
  餐馆的调酒师索性是个调情师,只在酒和女人之间轮回;
  要钱不要命的鸡婆一辈子只经历了两个害苦了她的男人;
  不知名的擦鞋黑人居然是个百万富翁;
  国内功成名就的文师,成了美国“吸衣佬”却因一句“人言可畏”绝不回头;
  送别父亲,字字情深,故事渗透进了血液,写起来淡中有浓;
  儿时那些人:裹小脚的阿白、酒囊饭袋里装满之乎者也的眉公、牛鬼蛇神都不敢招惹的女招待媚姑,齐齐涌上心头。
  看这些肤色不同、文化迥异的大小人物们上演自己的人生,教人心生缱绻,似乎面对镜子,找寻自己。

展开
精彩书摘
  1、然而,我一直为这样的事实纳闷:在街上难得碰上熟人。没有熟人的地方,多拥挤也是鲁迅所慨叹的“无物之阵”。
  2、注视我吧,哪怕是恶意,也比埋头于手机好!我要离得很远便毫不迟疑地高叫我名字的嗓门,使劲地拍我肩膀的粗豪的问候,毫不犹豫地伸向我的暖暖的手,冷不防地拥抱我的庞大身躯。一句话,我渴望遇到熟人。
  3、每一瞬间,都是现世的切面。每一切面,都拖着漫长的故事。这些故事,为此刻造因,一如此刻为将来造因。
  4、从前,我以为洋人和中国人不同,不珍惜记忆,不爱怀旧,其实,人性,无论东西,大抵是相同的。
  5、人不能背着过去走路,会给压垮。
  6、上了年纪的人,往往为丢三忘四而苦恼,其实,记性这玩意,只是和女人的美丽一般,愈老愈往里缩,只消哪里来个有力的暗示,深藏着的“过去”就脱颖而出。
  7、挂钟在壁上咔嚓咔嚓,响的正急,教我纳闷:我们怕溜滑的光阴溜走情有可原,时钟自己有什么好“赶”的呢?时间没遗漏我,整个世界却遗漏了我。
  精彩选读
  选读之一:
  立足美国,看简单的人。不管哪个种族,哪种背景,哪种信仰,极端分子除外,人性基本上是相似的,价值观大抵是近似的。对爱的追求,对弱小的悲悯,对自由的渴望,对尊严的维护,对快乐的向往,对痛苦的躲避,对权位的恋栈,同情心,虚荣心,妒忌心,食欲,性冲动,乡愁,如此种种,一如从0到9的10个阿拉伯数字,组装出“工具”的世界,有限的“人性”元素,合成出无数性格各异的生命个体,衍生无数故事。
  知人知面,如欲知心,在尊重隐私的国度,要破除语言的藩篱,族裔的隔阂,要开放心胸,撤掉心理防线,消除成见,以坦诚换取信任,还要多方印证。对此,我的个人体验,有两种值得提及。一是,酒吧的调酒师较容易看到真实的人。1988年,全美民主党代表大会在旧金山召开,名列“政坛最有力人物”的资深联邦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他当过总统和司法部长的两个哥哥,都死于暗杀)入住我受雇的酒店。一天晚上,我在他的套间当鸡尾酒会的调酒师。夜深时,客人告退,剩下他和二十出头的外甥和侄儿(都是政坛新秀,已在州一级议会当选为议员)相对。我提供饮料的同时,零距离地看他与最亲近的后辈聊天,时而大笑,时而流泪,老谋深算的政客,喝了8杯“螺丝批”(伏特加加橙汁)以后,变回“性情中人”。二是,通过和同事的交谈,容易看到立体的人。我在一家大酒店工作了27年,和不同族裔、背景差异甚大的数十位同事长期相处。干活和休息时和他们闲谈,既是纾解精神压力所需,也是便当而有趣的消遣。这种“看”,比诸多亲密关系更加优越。和最亲密的配偶,不可能爆自家风流的料,哪怕仅仅是精神外遇;和长辈,不可能谈性;按理说,对两肋插刀的哥们,该可以推心置腹了吧?但不可能常常见面,见了面,也未必来得及和盘托出。由于我爱和同事聊天,有足够的耐心听他们诉说心事,且作引导和安抚,无形中充当了胜于狗仔队的私家侦探、心理咨询师和知心朋友这三重角色。
  选读之二:
  在大街步行也好,在公共交通工具里出神也罢,人海里“游泳”(套用网络时髦语,曰“冲浪”),看零零星星的人,看比肩继踵的人,看远的人,近的人,擦肩的人,对视的人,视而不见的人,偷窥的人。偶然的肢体接触,如握手,碰撞。不期然地起了这样的幻觉:每个人都坐在看不见的“车子”上,“车”的牌号、年份、性能、价钱、保险各异,但总体名称一样:命运。命运之车,载着个体,载着相依为命的情侣、夫妻,载着一家子、一个家族,和其他“车子”同向,逆向,交错,穿插,组成一个社会。一次事故,对撞或擦碰,就是人和人的矛盾激化。每一瞬间,都是现世的切面。每一切面,都拖着漫长的故事。这些故事,为此刻造因,一如此刻为将来造因。数十年前摄影家有一种雕虫小技——晚间拍大街上的车流,按住快门久久不放,每一辆车亮着的前灯和尾灯,便变成霓虹灯一般的线条,千万条红或暗红的线聚集,纵横,纽结,绵延。而你,我,他,就是其中一条(如果猝然沉没在人海里面,再也不露头,只好算一个点)。
  这就是以文化与种族多元著称的旧金山。我们可把中国定义为“熟人社会”,它的运行靠“关系”,而关系以“熟人”为根基。眼前的人间,可套用婉约派名家喻丽清的比方——盒子。上文的“车子”之譬,与它异曲同工——移动的“格子”或“盒子”。这些比喻所指向的,是人际关系的距离。无所不在的陌生感,来自人人都有、名叫“隐私”的护罩,它把“真人”和被存在主义哲学家沙特称为“地狱”的“他人”分隔。职是之故,无论在车上还是大街上,看人不能不限于皮相。其内涵,如珠光宝气的多宝盒也好,似放满收据借条的鞋盒也好,甚而是一套二,二套三的“五小奁”也好,我们均无法了解。
  ……
展开
目录
自序
开篇:旧金山人海
第一辑“鸡尾酒”族群
老妇不还乡
两个男人的战争
女房东
没有酒精和爱情就活不了的“草地”
前游击队员马里奥
擦皮鞋的百万富翁
第二辑  “香蕉人”派对
最懂女人心的酒保麦克
“葛朗台”芬妮的情事
人在赌途的丹尼斯
第三辑  “淘金者”之梦
“同穿一条裤子嫌肥”的交情

墓园“老友记”
没有岁月可回头
可爱的乡亲王先生
忘年交
“公竟渡海”之后
第四辑  “落叶”之思
他的名字叫“生活”
眉公外传
小脚“阿白”
媚姑那一段恋恋风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