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期
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如果为这场表演赋予一段时间的话,那么人类发展史也正如这句话描述一般:在某个一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每一场历史都有开始的时间与地点,时光如流水般划过,来时哨无声息、毫无征兆,去时令人惋惜却又结下累累硕果;舞台的地点从未改变,变换的只是不同的演员按照前人的经验去探知过往与未来的路。关于宁夏人文历史大剧的启幕不由得让人想起著名地质学家刘东先生在《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序言里的一段话:“4万多年前,一群远古人顶着凛冽的西伯利亚寒风,艰难地跋涉在鄂尔多斯黄沙沙漠的旷野之上。他们是一支由男女老少组成的队伍,随身携带着猎人的专用工具、武器、帐篷和火种。当他们翻上一道连绵起伏的山梁而来到一处今天叫做水洞沟的地方时,眼前出现了一片水草丰盛的湖泊,远处草原上还隐约可见成群奔跑的野马、野驴和羚羊。显然,这是一处诱人的地方。于是他们放下行装,就地宿营,开始书写生活的新篇章。”
1920年,比利时神甫肯特路住宿张三小店(今宁夏水洞沟遗址内),晚间散步时发现了举世瞩目的古人类遗址,首次揭开了宁夏古人类遗址的神秘面纱。以灵武水洞沟、青铜峡鸽子山和彭阳县姚河源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证明早在数万年以前,先民们就在宁夏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1923年至今,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中国、法国、苏联等考古学家对这些遗址的发掘与探索未曾停止,出土的数万件石器,石核、石片、石叶、刮削器、端利器等制作精巧,最令人赞叹的是,发现了近百枚用鸵鸟蛋制作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直径在0。5~O。8厘米,状如纽扣,中间有可供穿连的均匀穿孔,周边光滑,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装饰品。此外,在水洞沟遗址附近还发现了人类用火的痕迹,而火的使用在人类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进步。
新石器时期
宁夏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40余处,这些原始人类足迹分布在贺兰暖泉、中卫长流水、鄂尔多斯边缘灵盐台地等地区,是宁夏中北部原始人类生活的见证。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类以定居为主,宁夏境内出现了农牧业兼营的经济形态。在宁夏南部的清水河、茹河、葫芦河、祖厉河流域出现了以海原菜园遗址为典型代表的地方性文化,社会形态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居住以半地穴式房屋和窑洞式房屋为主。海原菜园遗址、隆德页河子遗址、海原曹洼遗址、彭阳打石沟遗址、原州区河川遗址既是宁夏南部远古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华远古多元性文化存在的重要实证之一。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中期出现了骨器,晚期已经能制造简单的组合工具。在四五万年前,当由古人进化为新人时,中国原始社会就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距今大约一万年时,母系氏族公社向前迈进了一步,到了距今六七千年时,达到了繁荣时期。这与宁夏境内分布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年代基本相符,进一步为人类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实证。当然,历史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止,随着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男女在氏族中经济地位的变化。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男子劳动由初级狩猎和捕鱼转向农业和畜牧业,占据了原来女子从事的经济领域,成为氏族主要经济活动的承担者,处于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父权逐渐取代了母权。对偶婚的发展也是父系氏族公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时的婚姻形态已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是父权制确立的标志。父权制确立以后,子女随父居住,世系从父系计算,财产也按父系继承,母系氏族公社逐渐解体。然而,父系氏族公社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结果是一私有制,意味着奴隶制社会即将来临。
P3-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