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过程中最在意的“人际关系”课题——怎么做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需要亲身摸索和实践,林良爷爷用一篇篇生活散文故事,将自己的经验娓娓道来:如何冷静地认识自我,控制情绪这只“小怪兽”,拥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格美质,像“小太阳”一般亲切、体贴、遵守承诺,主动去爱、去关怀,让自己舒服,也让身边的人感觉舒服。林良爷爷告诉我们,拥有“好人缘”一点也不难,只要心怀尊重和善意,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不犹豫、不迟疑,就能创造善的循环,形成“善的世界”。
曾获奖项:
※“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
※“深耕”阅读计划推荐好书
※“满天星”阅读计划推荐好书
《谢谢爸爸》
十四岁的少年文山,已经好久没听到父亲喊他“文文”了。“文文,快过来看!”“文文,陪爸爸去散步!”这样的话他已经好久没听过了。父亲变得很严肃,越来越少跟他说话,就是有话要说,也只有两三个字:“知道。”“过来!”“不可以。”“去吧!”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每天放学回家,文山总会偷偷地看父亲一眼。父亲无论是在看报,看电视,喝茶,或是坐着休息,只要知道文山来了,立刻就会把视线移开。如果文山壮着胆子喊一声“爸爸”,父亲也只是轻轻地,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模糊的“嗯”,眼睛却望着别处。
同学一提起自己的父亲,总是那样的兴高采烈,父亲不是买了一件什么昂贵的东西给他,就是带他出国去旅游,还常常很得意地转述他父亲说的话:“我爸爸说”“我爸爸说”……真是叫人越听越羡慕。
一想起自己的父亲,文山就会变得很沮丧。起初,他心里一直埋怨父亲不关心他,总是“为什么”“为什么”地探究父亲对他冷淡的原因。但是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同学谈起自己的父亲,说到父亲给了他一件什么东西,他赶紧说了一句:“谢谢爸爸!”
“谢谢爸爸!”这句话听起来多陌生啊!这是文山从来没说过的一句话。有一次,妈妈因为事情忙,就把零用钱托爸爸交给文山。爸爸指着客厅小桌上的钱,对文山说:“拿去。”文山就默默地从桌上拿了钱走了。这正应该是他跟父亲说“谢谢爸爸”的机会呀!但是他什么也没说。他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自己跟父亲的关系。他发现了一个事实:他常常梦想父亲会对他亲切,跟他有说不完的话,但是他从来没有表达过。
他问自己:“我关心过我爸爸吗?”有了这样的领悟,他心情变得开朗,竟能很淘气地调侃自己:“像我这个样子,还能算是一个儿子吗?”
有一天,父亲下班开车回家,文山特地跑到门口去迎接。父亲从汽车里抱出个装家电的大纸箱,又伸手去抓车里的公文包,显然有些不方便。文山赶快走过去接下公文包。父亲不拒绝,就让他帮着拿了。他感觉得到,父亲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已经接受了他的好意。从此以后,父亲下班回家,他一定到门口去迎接。父亲也会不自觉地把公文包交给他。
有一天,父亲带回一小盒葡式蛋挞,摆在饭桌上,对文山说:“拿去吃。”文山拿了一个,一直藏在心里的一句话,一下子来到了嘴边。他脱口说:“谢谢爸爸!”话刚说完,他就觉得眼眶发热,被自己所说的话感动了。他想不到自己竟能战胜一向的畏缩,说出了应该说的话。他悄悄抬眼去看父亲,父亲脸上有了笑意。
他变得越来越关心父亲。有一次,父亲临出门的时候,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他立刻就明白父亲要的是什么,赶忙抓起桌上的一串钥匙说:“爸爸,钥匙!”这一回,父亲真的笑了。
有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父亲穿了夹克,从卧室走出来,对文山说:“文文,走,到百货公司去帮妈妈买点儿东西!”“文文”这个名字听起来好亲切,父亲已经好久没这样喊过他了。
现在,在学校里,文山也跟别的同学享有同样的权利。那就是一提起自己的父亲,就可以把“我爸爸说”“我爸爸说”一直挂在嘴边的那种权利。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如何与孩子说“美德”?成人很容易陷入理性、严谨、刻板、说教的误区,孩子们也听得心不在焉、索然无趣。沟通的内容,变成两条平行线,没有共鸣。同样在谈“美德”,林良先生的“浅语”方式却让成人的沟通充满感性的温暖,没有华丽词藻堆砌的阻隔,让发自內心的真诚,透过浅语文字的娓娓道来传递给小读者,虽是日常生活中事,却小中见大、情中有理。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孙慧阳
如果,将林良先生的作品比喻成一座山,那么“仰之弥高”的作品数量和“望之弥坚”的作品质量,是足使一个初次登山者得在山下先驻足好一会儿,细细推敲上山路径后,才有勇气跨入深林,参加这场林中的午后飨宴。
——台湾著名儿歌作家 林芳萍
透过说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自然而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故事书吸引人之处。《会走路的人》这本短篇故事集,不但能启发孩子明辨是非善恶的道理,培养负责、耐心、好习惯等美德,还展现寓教于乐的功能。你可以在《会走路的人》一文里,体会“恒心”的力量,也可以从文章里里感受宽宏待人的温馨。阅读林良先生的文字宛如听春雨敲窗,不论浓淡深浅,每一声都是一颗敏锐的心对自然韵律的应和。也如皎洁的月光,照亮内心深处的巧心慧思。有时他苦口婆心,恨不得帮读者“打铁成钢”;有时却显得轻松幽默,自有精微妙处。
相信读完这本书的人,不但能感染作者的文字魅力,也能深深体会:作者热爱孩子的程度,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培养孩子的美德,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台湾政治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 沈惠芳女士
林良先生是儿童文学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太阳,总是要下山的;但林良先生的文学“小太阳”,永远温暖!
——原中国版协副主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海飞
在读林良先生的文章时,我就有这种感觉,如沐春风、如见其人。他的文章平易近人,如同我和他面对面娓娓而谈。他的文字鞭辟入里、玲珑剔透,好像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都被他敏锐的思维磨砺成了闪闪发光的著作。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
读林良先生以及他的作品,我会想到汪曾祺先生说的一句话,叫“去净火气”。他给我的印象是慈祥、平和、淡定、安静,是一个去净了火气的人。他永远以一种平缓的语调说话,永远是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心态如此平和的人,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因此,这样的人格更值得我们去记忆与欣赏。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
他是个不老的精灵,也是个温柔敦厚的长者,更是儿童文学的守门人,于是,我们有了童年。
——台湾台东大学荣誉教授林文宝
林良先生写作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他是华语儿童文学里为数极少的拥有三个翅膀的人,并且扇动得十分漂亮,翩翩然然,我向他致敬!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