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预设一:强人工智能具有与人类智能类似甚至更高的思维
(1)机器思维命题的提出
图灵在“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开篇便提出了“机器能够思维吗”的问题。图灵认为,人的思维和认知即计算,“人的心智就是一种计算机器,即一种能计算的机器(所有能做这种事情的物质都可叫做计算机)”,人的计算任务可以由机器完成。倘若思维只是形式推理,思维形式的有效性决定思维的有效性,则思维即计算的命题能够成立。计算机能够通过建立形式化的模型模拟人类的思维。
倘若将智性理解为行为或决策的理性,“智性的存在表现在合理性,可计算性、规则性,功利性和经验性上”,那么人工智能具有智性的结论应无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智性是思维的表现方式,有智性即有思维。只要硅基智能主体与碳基智能主体展现出智性特征,则不论硅基智能主体是否模拟碳基智能主体的思维方式,都不能否认硅基智能主体具有思维能力。反对的观点认为,思维并非智性的唯一源泉,人工智能展现的智性并非思维的结果,而是计算力的体现。硅基智能主体即便展现出智性特征,也不过是计算力的体现,无法上升到思维的层面。
另有学者将思维与语言能力等同,认为机器具有通过语言构造世界的能力就意味着其具有了思维的能力。“语言能力等价于构造世界的能力(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界限等于世界的界限)。在这个意义上,具备了等价于人类语言的任何一种语言能力就等于具备了思想能力,我想这是图灵测试的本意。”
(2)机器思维的能与不能
第一,不可知论视角下的考察。不可知论者认为,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与人类同等的思维能力是无法被证明或证伪的。“确定一台机器能否思维的唯一办法,就是变成这台机器,并感受到自己的思维。然后可以向世人描述这些感受,但是,毫无疑问,任何人所做的任何介绍都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从抽象思辨的角度看,不可知论关于人工智能能否思维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人类思维与人工智能思维是异质的思维方式,则因异质智能形态思维主体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人工智能能否思维的问题超越了人类认知的范畴。但是,这并不妨碍人类以人类思维为参照系,考察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思维的能力。
第二,可知论视角下的考察。可知论者又分为神学主义者和科学主义者两大派别。神学主义者通常坚持思维的人类专属性,认为:“思维是人类不朽灵魂的一种机能。上帝把不朽的灵魂给了每个男人和女人,而没有给任何其他动物和机器。所以任何动物和机器都不能思维。”该观点对世俗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机器思维可能导致失控的后果使得人们不希望也不相信机器能够思维。这种因担忧机器思维会给人类带来威胁,而“把头埋在沙中”,盲目否定机器思维能力的观点更多出于满足人类安全需要的主观愿望,而非基于科学论证。
科学主义者从神学本身以及神学论证的内在矛盾性等方面对神学主义者的观点提出质疑和反驳。一方面,科学主义对纯粹基于想象的神学观点持普遍怀疑态度,认为“神学论点,无论它们可以用来支持什么,都不会给我(图灵)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该神学论证存在内在矛盾冲突。图灵采用神学的方式对其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上面引用的论点中隐含着对全能上帝无限权力的一种严重的限制。……我们不应当比我们在繁衍后代时更加不敬地僭越上帝创造灵魂的权力,不管就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而言,我们都不过是上帝意志的工具,是为他所创造的心灵提供住所而已。”虽然科学主义者反对神学关于思维专属于人类的论证,却绝非一概认同人工智能的思维能够与人类智能的思维媲美。
(3)机器思维的局限性
人类思维不限于形式推理,还有直觉推理和经验推理等,具有非逻辑性和非理性的一面,这一复杂性使得坚持计算主义的科学主义陷入困境。
第一,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看,人工智能无法完全还原人类完整的思维过程。“认知神经科学的许多实验结果十分微观,但还是无法刻画人脑中具体的信息处理过程,也对应不了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互相之间的关系甚不明了。思维过程现在还根本无法想象。”
第二,人工智能欠缺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辩证逻辑思维是与形式逻辑思维相对应的概念。“形式逻辑的推演表现的是事物自身的等同性,即在推演的过程中,事物质的规定不能从一种质的规定变化为另一种质的规定。辩证逻辑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但认知事物当前的、现在的‘质’的不变性(稳定性),同时还要认识到这种不变性是暂住的。”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类智能中形式逻辑思维的部分,却不能模拟辩证逻辑思维的部分,难以应对社会生活中的诸多质变现象。
第三,人工智能在经验思维方面存在欠缺。经验是与逻辑相对应的概念。人类的思维和心理模型不是纯粹逻辑式的,而是由逻辑和经验共同构建的,逻辑是显性表达,而经验是隐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虽然未被显性表达,但不妨碍其有效解决问题。生物进化论和发展心理学已经证明由公式或程序语言来显式表达知识的局限性。社会生活中大量的知识具有隐性和潜意识特征,它们不能通过形式化的方式表达,而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根据环境变化习得。
第四,人工智能缺乏混沌思维的能力。“混沌介于严格的规则性和随机性之间,是‘无序中的有序’,有序是指其确定性,而无序则是其最终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人类的混沌思维难以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复制。
以人类思维作为判断人工智能思维能力的原型或基础,并不意味着将人类社会惯用的思维概念简单地套用到人工智能上。人类思维是思维的下位概念,即便能够证明人类思维的概念不适用于人工智能领域,也只表明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思维的能力,并不能否认人工智能具有思维的能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