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桑的反殖民起义是索马里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就本质而言,它是对索马里严重殖民危机的直接反映。
首先,英、法、意和埃塞俄比亚的瓜分使索马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索马里的地缘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也因此成为帝国主义觊觎的对象。英国占据了索马里北部海岸和最南端,法国建立了吉布提殖民地,意大利占据了索马里东南部,而埃塞俄比亚在阿杜瓦战役后,也南下索马里,夺取了欧加登地区。英国和埃塞俄比亚的侵略对哈桑的刺激最大,因为英属索马里自古以来都是索马里与阿拉伯半岛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基地,柏培拉、泽拉、哈拉尔等城镇是索马里伊斯兰教的古老中心。而埃塞俄比亚对索马里的领土野心更加激发了哈桑的宗教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它对欧加登地区的占领不仅意味着索马里主权的丧失,同时也带有明显的异教徒入侵的意味。生活在索马里内地的游牧民数量较多,他们不易受到欧洲入侵的影响,因为西方殖民者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几个海岸地带,但埃塞俄比亚的扩张直接进入了索马里牧场的核心地带,它侵占欧加登地区对索马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威胁。①
埃塞俄比亚对欧加登地区的统治是掠夺式的,当地索马里人最重要的财富牲畜成为首要对象。1890-1897年,孟尼利克皇帝从欧加登地区共掠夺了10万头牛、20万头骆驼和60万只绵羊和山羊。②埃塞俄比亚向索马里领土的扩张,使双方的传统矛盾公开化,埃塞俄比亚强迫索马里部落为驻军提供牲畜,两者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这些持续的摩擦对推动索马里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唤醒索马里人过往同埃塞俄比亚的斗争记忆十分重要。①就个人情感而言,欧加登地区对哈桑也十分重要。他的祖父哈桑·努尔曾在欧加登地区担任教长,而他的第一任妻子也来自欧加登。因而对哈桑来说,欧加登绝不能被他国侵占。
其次,英国对哈桑态度的变化激化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哈桑在柏培拉的宣教活动并不成功,于是他转向索马里东南部的杜尔巴汉特部落。哈桑在那里受到广泛欢迎,他在宗教和社会领域都确立了自己的权威。②杜尔巴汉特部落成为哈桑支持者的核心。对于哈桑在杜尔巴汉特地区的崛起,英国起初乐观其成,因为英国关心的是北部海岸地区和亚丁殖民地肉类供应的稳定,对于内陆地区,英国没有太多利益。英国更倾向于在殖民地实施间接统治,即通过代理人来维护自身利益,因而对哈桑在杜尔巴汉特的活动,英国持默许态度。但伴随着英、法、意对索马里的进一步瓜分,双方的关系逐步恶化。1897年,在红海和亚丁湾相互敌对的三个大国相继向亚的斯亚贝巴派出自己的代表,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寻求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对各自势力范围的承认,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其使命将成为索马里高原无尽纷争的开始。③
1897年列强签订的协议完全无视索马里人的感受,其中尤以英国和埃塞俄比亚就索马里领土达成的利益交换使索马里人感到愤怒。根据英国-埃塞俄比亚协议,英国不仅承认了埃塞俄比亚对欧加登地区的占领,而且还将索马里人雨季的主要牧场——豪德高原的部分地区割让给埃塞俄比亚。因此,自1897年开始,哈桑同英国殖民当局的关系迅速恶化。1899年3月,一支被称为"伊拉里"(源自索马里语Illaali,意为"监视")的英国殖民保安部队前往杜尔巴汉特巡视,据称其中一人用他的步枪交换了四头骆驼。但保安队在回到柏培拉后,却声称哈桑窃取了他们的步枪。英国领事科尔多克斯随即给哈桑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要求哈桑归还枪支,哈桑的回复同样言辞尖锐,这导致双方关系急转直下。在这次"罗生门"事件后,哈桑在杜尔巴汉特召开部落大会,号召所有人参加他讨伐异教徒的战争。①
再次,基督教的传教活动被视为对索马里人伊斯兰信仰的侵蚀。根据传说,哈桑曾在天主教教堂门口问一个男孩叫什么名字,那个男孩回答他叫约翰,这令哈桑感到震惊。另一个传说是,哈桑问一群孩子来自哪个部落,他们都回答来自神父的部落,这同样震撼了哈桑的心灵,他相信基督教正在瓦解索马里人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这些经历使哈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同时也点燃了他的爱国热情和传播萨里希派教义的动力。在柏培拉受挫后,哈桑回到杜尔巴汉特部落,在那里成立了传教中心,向牧民们宣扬教义,指出帝国主义的传教士正在摧毁索马里人的传统信仰和文化。因此,哈桑的起义也是为了捍卫伊斯兰信仰和索马里文化。
最后,苏丹马赫迪大起义对哈桑产生了重大影响。1881-1898年的马赫迪大起义影响哈桑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他的老师赛义德·穆罕默德·萨里希。萨里希曾参加马赫迪起义,因而将马赫迪起义中的伊斯兰"圣战"观念带进了萨里希派教义,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哈桑在索马里开展反对殖民主义的"圣战"思想。二是哈桑对马赫迪思想和苏丹起义的切身感受。哈桑曾在苏丹游历,并与起义将领有过接触,这对哈桑反殖民侵略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马赫迪在发动苏丹民族大起义时,就号召穆斯林要严格遵循《古兰经》和圣训,驱逐外国侵略者,为安拉进行"圣战",建立伊斯兰教国家。马赫迪的思想与哈桑信奉的萨里希派教义有相通之处,这给哈桑接受马赫迪的"圣战"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