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1.观光型乡村旅游
观光型乡村旅游以粮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乡村农舍、溪流河岸、园艺场地、绿化地带、产业化农业园区、特种养殖业基地等自然、人文景观为观光活动的主要内容,以使游客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原始美、天然美,在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中放松自己,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愉悦感。
2.休闲型乡村旅游
休闲型乡村旅游以乡村风景为背景,以宁静、松散的乡村氛围为依托,提供棋牌、歌舞、观光采风等休闲娱乐活动服务,也有将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器皿工具、房屋建筑、屋内陈设、饮食、服饰、礼仪、节庆活动、婚恋习俗以及民族歌舞和语言等方面的传统特色纳入休闲型乡村旅游中者。
3.度假型乡村旅游
度假型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蓝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让游客乘着习习凉风、听着泉水韵律、望着流星明月,使其处于“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之中,还有乡间散步、爬山、滑雪、骑马、划船、漂流等乡村度假健身、娱乐活动。
4.体验型(参与型)乡村旅游
体验型(参与型)乡村旅游主要使当地的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结合起来,通过参与民俗活动、种花栽树、修剪花木、除草施肥、挖地种菜、采摘瓜果蔬菜、捕鱼捞虾、放养动物、用水磨磨米面、用水车灌溉、用石臼舂米、学做乡村风味小吃、用木机织布、制作简单农具、制作陶制品等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朴淡雅,体验耕种收获的喜悦。
5.求知型乡村旅游
求知型乡村旅游一方面,以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为对象,向他们普及农业、农科知识,使他们了解乡村的民风与民俗,如广州市郊和番禺一带的科技农场,以及沈阳新民市的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它们或是由企业投资建设的,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或是由教育系统自行投资建设的,作为中小学生农业和自然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以特殊兴趣的人为对象,以考察研究先进农业、特色农业或农业文化、学习农业技艺为主,可以通过农村留学、参观考察、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文化考察、特色农业考察、农业技术培训、花木栽培装饰培训、工艺品制作培训、农业知识学习等研修型乡村旅游活动,发挥乡村农业的教育功能。
6.购物型乡村旅游
购物型乡村旅游以洁净新鲜的特色蔬菜瓜果、稀有的珍稀禽畜和名贵水产、美丽花卉、别致的盆景、风味独特的土特产、工艺精湛的手工艺品、古朴雅致的农民书画、设计独特的旅游纪念品为丰富的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二)按乡村旅游活动的载体分类
按乡村旅游活动的载体分类,乡村旅游可分为以下八种类型。
1.森林型乡村旅游
森林优美的环境和洁净的空气吸引着城市居民体验回归自然的乐趣,可与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等服务结合起来。
2.农园型乡村旅游
农园型乡村旅游通过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开放果园、蔬菜园和花卉基地,供游客赏花观景、采摘瓜果蔬菜,自摘、自取、自食农产品,体验农家乐趣。
3.渔场型乡村旅游
渔场型乡村旅游利用水库、鱼塘、湖泊和河流等水体开展渔业养殖、垂钓、划船、餐饮和水上娱乐项目。
4.畜牧型乡村旅游
畜牧型乡村旅游引导游客参观养殖场、跑马场、牧场,并且还可以让游客体验骑马等娱乐项目。
5.高科技农业园型乡村旅游
高科技农业园作为一种旅游农业模式,是人工建造的,以展现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园区。
6.民俗村寨型乡村旅游
民俗型乡村旅游利用乡村特色地域文化或风俗习惯、民俗活动或具有民俗特色的村庄、农场、建筑群,让游客享受农家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文化。从民俗生活的空间角度.民俗村寨型乡村旅游可进一步分为山村民俗游、水乡民俗游、渔村民俗游等。
7.民族村寨型乡村旅游
民族村寨型乡村旅游以多样的民族文化为载体,以活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展示为核心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开展观光、学习、体验、文化探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我国贵州省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8.古村落(镇)型乡村旅游
古村落(镇)型旅游是以古村落(镇)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场景为吸引物而开展的多种旅游活动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江西婺源和水村、浙江乌镇、江苏周庄等古村落的历史寻访游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