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品通过鬼神精怪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态,是中国古代灵异、志怪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其中,“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语言简练传神,情节曲折离奇,布局严谨巧妙,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刻画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人物群像,对上至官僚、缙绅、举子、名士,下至农夫村妇、婢妾娼妓、恶棍无赖、酒鬼赌徒、僧道术士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命运遭遇,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如“天真活泼,爱花爱笑”的婴宁,“侠肝义胆,柔情似水”的红玉,“舍己为人,珍视友情”的王六郎,“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等。他们千人千面,一举一动、嬉笑怒骂间皆是人情世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