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从儿童团到游击队,血与火的记忆
今年 86 岁的老兵杨勇,亲历了日军进村烧杀抢掠的罪行。一家人深受日军的迫害。抗日杀敌,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抱着这样的心愿,当年 12 岁的杨勇走进了革命队伍。从儿童团、民兵到游击队,成长为一名抗日勇士。为了纪念曾经的抗日历史,日前,记者采访了杨勇,与他一同回忆这段血与火的岁月。
小小年纪就参加了儿童团
1930 年 11 月 7 日,杨勇出生在山西省离石县梁家会村的一个革命家庭。他原名杨月钰,后来参军入党改为杨荣,又因为在战场上表现勇敢,首长为他改名为杨勇。杨勇家境贫寒,家中有兄弟姐妹 6 人,他排行老四。
1937 年 7 月 7 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当时,国民党退下来的部队正好在杨勇所在的村子休整。面对日军的迫害,许多爱国之士都恨得咬牙切齿,战士们时常在村子里唱义勇军进行曲,歌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句歌词,唱出了革命战士的热血,也给当时年仅 7 岁的杨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此,在杨勇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很快,杨勇的老家也沦陷了。最初,村子里没有抵抗日军的组织,只有由村中青壮年自发组织的民兵队伍,民兵没有枪、没有子弹,打鬼子全靠自制的土地雷。虽然结果往往是以卵击石,但为了捍卫家园,大家都愿意舍弃性命,顽强抵抗。“可以说,在幼年时,我就吃尽了日本鬼子的苦头,后来,为了打鬼子,我家中除了母亲,兄弟姐妹和父亲都相继加入了革命队伍。”杨勇说。
12 岁时,杨勇参加了村民兵连领导下的儿童团,当时村里参加儿童团的还有李德荣、梁成生几个人。杨勇回忆,那时日本鬼子已经驻扎在蒋家会村对面的李家湾,并在李家湾建了 4 个碉堡。当年日军在中国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害得老百姓天无宁日,东躲西藏。驻守在李家湾的鬼子们,经常来他们的村子烧杀抢掠,强奸妇女。
梁家会村地势较高,在坚硬的黄土高坡上,家家户户都是窑洞,层层叠叠,十分壮观。为了防备鬼子进村扫荡,很多人家里都挖了地道。杨勇家的地道就设在锅灶旁的煤炭洞后面,一有紧急情况就搬开煤炭进入地道躲避。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