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中观层面,由于民俗体育文化产业在国内尚有巨大的空间,在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增强的情况下,开发商对民俗体育文化项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另外,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提升和文化意识觉醒。在“有钱有闲”的条件下,人们更愿意在文化的熏陶下感受运动带来的放松体验。例如,被誉为全国四大群众文化活动之一的潍坊国际风筝节被产业化运作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运作模式,被各地广为借鉴。每年的风筝节是潍坊以风筝拉动经济发展的活动。此外,在某些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发达地区,旅游业收入也可以为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提供部分经费,例如,凤凰古城从旅游收入中提取一部分作为传承发展民俗体育文化的基金。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城镇化相配套的各种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也逐渐完善,可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保障。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几乎在每个村落总有个别村民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一跃成为本村的经济能人。这些经济能人或出于自己的民俗文化情结或为了争面子,都乐意投入更多的资金赞助本村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这些享受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改革红利的村落经济能人也能为地方民俗体育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顺利传承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浪潮来看,城镇化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不少好的通用经验值得我们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借鉴,其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政府法制制度的建立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文化环境的建设给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文化气息,使当地知名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依靠自身的特色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让城镇化建设保留传统的乡土、“乡愁”等气息,使地方政府用文化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法制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民俗体育文化保护,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置于政府的管辖,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更有利的保障。然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时间较短,虽然我国也取得了一些好的发展经验,但相较于国外,我国城镇化目前来说还处于上升阶段,需要认真总结经验。
从国外城镇化的进程来看,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传统的文化。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健全各种管理制度,用法律来规范城镇化建设,为民俗体育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政策制定主体要在法律上全面思考,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同时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也应该考虑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否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这样才能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要相互衔接,这是为提高法律法规在实际城镇化过程中的执行效率,加大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力度。此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相关的政策法规,促进了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笔者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城市治理的善意初衷而出台的部分政策法规可能会影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例如南昌市政府出于城市环境治理的善意诉求,在2018年出台了《南昌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将当地禁燃限燃烟花爆竹的区域进一步扩大,这无形中导致禁燃限燃区域部分民俗体育活动被迫暂停,民众只能在没有烟花爆竹的环境下举办民俗体育活动,无法呈现民俗体育活动的热闹场面。如果地方政府在出台禁燃限燃等政策时能够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广泛地吸纳与民俗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相关的其他政府部门的意见,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有可能更好。总而言之,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也离不开民俗体育文化的滋养。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