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和问题提出
1.2.1 “逆向技术流动”的概念界定
1.2.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跨国研发理论
2.1.2 知识转移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技术”的内涵
2.2.2 与中国相关的逆向技术流动研究
2.2.3 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衡量研究
2.2.4 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2.2.5 研究述评
3 过程视角下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框架
3.1 流动情境与逆向技术流动绩效
3.1.1 语言差异的影响
3.1.2 组织文化差异的影响
3.2 技术与逆向技术流动绩效
3.2.1 技术可表达性的影响
3.2.2 技术可观察性的影响
3.2.3 技术团队依赖性的影响
3.3 流动渠道与逆向技术流动绩效
3.3.1 正式渠道的影响
3.3.2 非正式渠道的影响
3.4 动力与逆向技术流动绩效
3.4.1 技术发送动力的影响
3.4.2 技术接收动力的影响
3.5 二阶段四因素研究框架
4 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影响因素仿真研究
4.1 逆向技术流动过程分析
4.1.1 初阶段和终阶段的联结
4.1.2 逆向技术流动过程中存在的反馈
4.2 仿真研究设计
4.2.1 方法选择
4.2.2 模型构建
……
5 中国跨国研发中心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6 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7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附录一 中文问卷
附录二 英文问卷
附录三 中国跨国研发中心名录
附录四 仿真模型(系统流图)中各变量的数学表达式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