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新时代国家治理逻辑研究
0.00     定价 ¥ 49.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215122659
  • 作      者:
    涂小雨
  • 出 版 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精彩书摘
  《新时代国家治理逻辑研究》: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实事求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基本思想方法,即认识和改造事物一定要从实践出发,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的命题,到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江泽民提出“与时俱进”,胡锦涛提出“求真务实”,其本质和核心一直没有脱离“实事求是”的要求,都是对“实事求是”内涵认识的拓展和深化。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其实是中国知行合一传统的升华,强调知与行的统一,知易行难强调的更多是实践的重要性,而知难行易则更加强调的是认识事物客观规律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共产党人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地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特点,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在这方面,毛泽东做出了表率,他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他对中国社会阶级的分析、对抗战前途的分析、对中国革命未来前途的分析完美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矛盾论》《实践论》就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在井冈山时期,有很多人看不到中国未来的前途,甚至在革命队伍中有许多动摇分子和悲观者,毛泽东却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坚持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实现革命胜利。他的预言得到了完全的实现,尽管在当时看来似乎是天方夜谭。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导致后果,有什么样的思想基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在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用改造我们主观世界的成果来推进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首先是在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是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呢?这是因为,本来中国共产党是依靠实事求是走向胜利的,但后来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一度丢掉了这个思想路线,从而走了弯路,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在开辟改革开放新道路的进程中,首要的就是思想路线必须实现拨乱反正,即重新恢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基本原则,重新树立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特别是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各种思潮激荡交锋,甚至也有些新闻媒体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暧昧,不公开表态。邓小平同志后来进行过非常经典的评价,说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至少说明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节奏、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不合拍、跟不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能动的、革命的、实践的哲学,认为推动人类前进的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在“文革”前后的思想认识的迷雾中,很多好的传统、好的论断被丢弃了,一味唯上,放弃实践标准,因人划线,甚至搞什么血统论、成分论,颠倒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为害甚烈,流毒甚远。党内说假话、唱高调、假大空盛行,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老实人被排挤打击,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人却被提拔重用。所以说,邓小平认为思想路线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①。
  思想路线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说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就会在实事求是的轨道上得到较好的解决。思想解放也是一场革命,因为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结构性的框架,制约着人的思维和行动,使许多改革措施无法实施。甚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争论。很多人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是存在着阶级属性的。如果按照这个观念,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学术史梳理
二、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动态
(二)国内研究动态

第一章 历史逻辑:传统国家治理的超越与嬗变
一、中国传统静态社会国家治理的经验与现代启示
(一)静态社会的治理需求
(二)静态社会的治理主体
(三)静态社会的治理启示
二、治理转型:从革命逻辑到执政逻辑的超越
(一)社会管制与革命思维的延伸
(二)社会管理与执政思维的形成与巩固
(三)社会治理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
三、治理模式:从人治到法治的嬗变
(一)人治阴影:走出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率
(二)法治选择:厘清权力和自由的边界
(三)政治自觉:提升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第二章 时代逻辑: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性品格建构
一、毛泽东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性品格的滥觞
(一)打造中国发展的整体框架
(二)确立国家治理的价值基点
(三)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结构
(四)国家治理现代性品格的滥觞
二、邓小平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性品格的开创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二)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三)改革开放新道路的开创
(四)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
三、习近平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构
(一)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格局
(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形成新常态下的发展模式
(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五)建构新时代的治理逻辑

第三章 执政逻辑: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转型
一、执政视野与中国方案的形成
(一)交流互鉴的变化趋势
(二)国外社会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三)中国方案的独特价值
……
第四章 制度逻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前景
第五章 改革逻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推进治理现代化
结语: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