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与漫漫黄沙、大漠边关的黄河流域不同,长江流域的古城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本章以长江为主线,选取长江流域的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南昌、南京、杭州等城市,探究古诗词中这些城市的风貌;随着滚滚不尽的长江一路向东,领略古诗词中古城的别样风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别称蓉城、锦城。周太王有“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诗句,成都因此而得名。成都是古蜀文明发祥地,我国十大古都之一。
成都是天府之都,“天府”形容土壤肥沃、物质富饶的土地。从秦至汉,巴蜀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得以发展。巴蜀大地富甲一方,故巴蜀之地又称为“天府之国”。《三国志》中记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里物产富饶、城市繁荣,如宋代仲殊《望江南》写道: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这首词再现了成都市场的繁华兴盛,笙歌、灯火、车马、紫陌、红楼渲染了成都的繁华热闹。成都织造业发达,蜀锦蜀绣驰名天下。汉朝时朝廷还设有专管成都织锦的官员,成都的别称“锦官城”由此而来,又简称“锦城”。这首词不仅反映了成都丝织业的兴盛,也是天府之国商业繁华与城市兴旺的写照。
蜀中乐土英雄辈出,文人荟萃,汇集了许多人文故事,司马相如、卓文君、扬雄、杜甫等都与成都密切相关。
如宋代杨简《历代诗·三国》写道: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与曹操、孙权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成都是蜀汉的政权所在地。这里人才辈出、古迹颇多,众多诗人游览成都留下吟咏三国人物的诗篇,或仰慕英雄,或怀古伤今,如唐代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诗是诗人游览武侯祠而作。杜甫怀古伤今,追慕诸葛亮的英雄事迹,表达了对英雄的惋惜之情。公元759年,杜甫来到成都,在亲友的资助下,在浣花溪建起一座茅屋。杜甫在蜀地前后度过了八年时间,在成都草堂断断续续住了四年。在成都的这一段时光是杜甫一生中较为宁静太平的日子,他写下一些歌咏自然的清新小诗。
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