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村的纹路
陈巧珠
我站在古县村背后的山坡上,手里捏着一根刚掐下来的青嫩草尖,拈一份心绪,目光凝视不远处成片的瓦房,青灰色的瓦,一片压着另一片整齐地码放在每一栋房屋的屋顶上,砖头则沉稳地压在瓦片上,压实这里的日子。水泥铺就的小路纵横交错向村外延伸、回旋,阡陌曲折却又脉络清晰,鹅卵石朴实无华地填补着岁月在巷子消磨过的凹凸与坎坷。
时间与空间在同一纬度汇合,描绘出古典的纹路。目莲山与葛洪山此刻正一北一南相互对视,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古老的村庄。从时光的起点处,晋朝时期闽东最早建县的“温麻县”,城关就落址于此,古县村这个名字也因此铭刻在时间的卷宗里。这片土地支撑起的厚重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久远,当一根重达15吨的樟木根座与10多米长的木材穿越历史的尘埃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时,精雕细琢的纹路让人们看到了古村当年的繁华与工艺的精湛。三国时期东吴江南三大造船厂,其中温麻船屯就设在这个毫不起眼的村子里,也许这方山水的丰富资源,工匠们高超的造船技艺,这些因素都成为开设船屯的首选,在古县村历史的长廊上描绘出一道深刻美丽的纹路。
时光的纹路在一棵树里是年轮,是生长的肌理;在山川是溪水长流,草木枯荣;在古县村是为生存繁衍走出走进的道路与阡陌;在一个个姓氏中那便是代代生息的人脉。古县村的人禀赋着这里的地理气质与丰富人文一直走到了今天。就在今天,这个村的孙丽美在优美纹路的枝节眼上绽开出一朵永开不败的花。
孙丽美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为村里群众做点事,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志向。”她说这句话时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孙丽美就是古县村的村支书,她这一生都与这片土地相守,呱呱坠地于此,沿着父亲的足迹在这片土地上行走,印下青春与活力的纹路。父亲孙裕农是一位老党员,任职村干部近30年,用激情与热烈书写着古县村的历史,每年家里珍藏的奖状数量与他的年龄同增长。父亲老了,从村干部的任上退了下来,33面奖状成了他一生的荣耀,也成了孙丽美继续前行的出发站。父辈理想的温度温暖了她对家乡的认识度,成了她工作与生活的态度,她热情洋溢,股股温情回报着这片土地,从最初的村计生管理员做起,后来成了团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霞浦县“2020年度十佳村(社区)主干”、“宁德市三八红旗手”、“宁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盛开在她家这棵光荣树上。
花开来自培育,来自斗霜。她也有烦恼,只有初中学历,在工作中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因此她自学电脑操作、学习农技知识……只要有时间她就抽空学习她认为有用的知识。在古县村的村委楼,我驻足于孙丽美曾经的工作台前,仿佛看见她还在这里为乡亲们办理业务,在这台电脑前记录着失学学生的档案、村里困难户的家庭情况、孤寡老人的生活安排,并一一为他们解决难题。她在这里带领乡亲走出贫困,规划着乡村振兴的未来。如今这台电脑的屏幕依然闪烁着蓝色的光芒,静静地等待着它的主人前来,可是这一刻再也等不来,这一刻成了古县村纹路的一个美丽节点。
节点坚硬,那是成长的考验,古县村同样承受着诸多考验,霜雪从这里横扫而过,骤雨从天而降辗压过,台风带着刀枪剑戟曾经在这里肆意妄为,洪水也曾经吞噬过这里。2021年8月6日,一场台风的降临,再次摧残了这个古老的村庄,“卢碧”,多美的名字,却带着狰狞的面孔飞扑而来。平时清澈、宁静、平缓的溪流在“卢碧”的挑唆下夹着碎石流与黄泥咆哮过境,天空下着瓢泼大雨,一片银白色的箭头俯冲向大地,为了守住自己的阵营,村支书孙丽美与另外三个同事奋不顾身与之对抗。一团杂草堵住了一个黑暗狭小的涵洞,洪水的急剧上涨威胁到乡亲们的安全,他们顾不上雨点打在脸上时的疼痛,卷起裤管弯着腰,在狂风中摇晃着身体,伸出手牵扯杂草,试图将它们拉出涵洞,危险就在置之度外时发生。四个人的力量终究敌不过狂风的袭击与洪水的狂野,一股股激流前仆后继将孙丽美冲进漩涡中,她的腿被杂草紧紧地缠绕住,无法迈开。同事汤辉咬着牙死死拽着孙丽美的手,孙丽美看到处境危急,扯着嗓子喊道:“站长!站长!你上去!不要管我!”说完便松开了手,一片飘零的落叶瞬间被卷入无边无底的黑暗中。
汤辉随即跳入浑浊的洪水中追寻,挣扎、挣扎、挣扎,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筋疲力尽中,他的身体渐渐往下沉,黄泥水灌进了他的口腔、耳朵,顺着咽喉流下,眼睛与头发沾满了黄色的淤泥。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再次感受到光亮刺激着他的眼睛,同时也感受到身体多处被石尖划过的疼痛,但此刻他已顾不上这些,从心底升腾而起一个念头便是抢救敬爱的孙丽美。孙丽美喊出“站长!站长!你上去!不要管我!”她用生命与洪水搏斗,用信念在山川的纹路里写上悲壮的一笔。
惊心动魄的一幕,谁都不想经历,只有英雄而往,孙丽美,孙丽美!当我的脚步轻轻落在通往溪面的石桥上时,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丝声响,望着狭小的涵洞,狠狠地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