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这本书并不是对著名作家、艺术家、 发明家或者大企业家生平概要的详尽罗列,而是 对那些在某方面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人所进行的个人随记——我想,这大概是大多数设计师都乐于了解的。我竭力避开那些人尽皆知的大牌人物[如毕加索(Picasso)、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等],而更乐于关注那些不怎么起眼 的人[如瑞秋·怀特里德(Rachel Whiteread)、 威廉·凯斯林(Willian Kesling)等]。自然,这不是说毕加索、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艺术世界没有办法给予我灵感,他们当然满溢着启迪灵感的光芒。 但我觉得,大家已经对这些杰出的大师级人物十分熟悉,肯定已经从他们那里汲取了不少经验。所以我着重选择了这样一批人物,以期其人其作中的某些定性的内容可以为你的生活与创作带来些许启迪。通常来说,与和我们从事相同专业的人相比,不同领域的人往往能让我们学习到更多。而正是基于此,《设计师无影响》将这一预设进行试验: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是否能从一位修女或是职业冰球教练身上学到什么? 我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而出版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与前一本《设计师不读书》保持系列上的一致性。其中包含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设计师的确是需要读书的。然而,优秀的设计师注定忙碌,没有时间坐下来,花大量时间来研读枯燥无味的学术书籍。这也是我们延续《设计师不读书》里面的设置,依然标出每个章节平均阅读时间的原因。如果你吃完了凉拌沙拉,距离下一场会议还有 10 分钟的时间,那你就可以选择一章大约耗时10 分钟的内容来读,以此类推。第二个原因是设计师常常被批评(通常这些批评者都是广告人),说他们沉迷于华而不实的内容。就像某种专题或年度奖项颁奖之类的,“设计师不 XX”系列秉承了诺曼·波 特(Norman Potter)《何为设计师》(What is a Designer)的精神特质与写作传统,而就在那一本业界宝典里,全书整整 175 页,却没有一张图片——甚至连图表都不见身影。也就是说,大家已经想当然地把太多奇怪的内容强加进来。顺便一提,我尤为热爱这种放之海内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再次对我的挚友兼“设计师不 XX”系列的总设计师弗雷德里克·阿福温(Fredrik Averin)表示感谢, 他在平日里总是启发并鼓励我,为我带来神奇的东西。也感谢泰德·克劳福德(Tad Crawford)长此以往的支持,以及克莱尔·阿巴拉莫维茨(Claire Abramowitz),感谢他使我的作品以更加合理的形式呈现(并感谢他让我用了“神奇”这个词)。
瑞秋·怀特里德和负空间之美
瑞秋·怀特里德赋予我新的灵感,让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设计工作。我假设你对她的作品已有
足够的了解。她是所谓的 YBAs(年轻英国艺术家)之一,这一头衔被我的前任雇主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翠西·艾敏(Tracey Emin)以及珍妮·萨维尔(Jenny Saville)等人弄得声名狼藉。瑞秋·怀特里德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房子》(House),而这其实是一座位于伦敦东部、维多利亚时期的真实房子。她用石膏把房子填满后,拆下了所有的木质结构——仅仅原封不动地保留房子的负空间。依照这个方法,她还对所有房间、楼梯、书架、碗橱和书桌进行改造,其间除了使用塑料,还用到了橡胶与树脂。
《房子》的问世,的确称得上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大事件,但我起初并未感受到她那独特的视觉之美,直到我坐定了,花了很长时间盯着她书架和书桌的装置之后,看着书桌下被固态化的空间,我突然明白这是个从始至终、绝大多数时间都被我的双腿、双脚占据的空间。当我再看到自己那个被书本摆满的真实书架时,脑中浮现的却是她那个体现了负空间的书架。
我喜欢鼓励创作者“围绕一个创意,任思绪游走”,这样才会发现,很多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接近原本的创意主旨。但是瑞秋·怀特里德在此探索方式之上,又增加了一个维度,也就是说,她将这一创意彻底颠覆,并将其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维度中去。观察早已存在的事物,并对它们进行深挖掘。这是令人鼓舞的创作视角,而当你通过不同的方式与自己的创意构建联系时,你会发现,这还是个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
归根结底,她的作品启发我帮助人们以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已经被视若无睹的事物。原本存在的东西会自始至终一直存在。她的作品所展现的气度(“我打算用石膏填充整个房子,并且移除房子的外部结构,以此凸显负空间”)就足以为她赢得特纳奖(Turner Prize)——“最佳年轻英国艺术家”的称号(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性设计师)。但这也让她处于嘲讽与阻力中,甚至得到了 K 基金艺术奖的“最差欧洲艺术家”称号。而这一切都是在同一年里发生的。
这让我想起自己最爱的一位创意总监,他曾在参与一次全球时尚活动的时候说过:“这看起来不像是‘设计’出来的,我们或许会错过它——这也说不准。”创意的风险在于,我们如何区分优秀与伟大,如何区分经过千锤百炼的沉淀与灵光乍现的创作。
伊恩·施拉格(Ian Schrager):当幻想即将变成现实,会出现什么奇迹?
我不得不承认,在伊恩·施拉格不声不响、一点一点地撤走其对摩根酒店财产的所有权的时候,我是有些
不愉快的。派拉蒙是第一家,摩根(他的第一家酒店——也是其母公司名字的出处)紧随其后,再就轮
到位于纽约的哈德逊酒店和美仑大酒店、令人称奇的迈阿密德拉诺酒店、伦敦圣马丁大道酒店与桑德森酒店、地处好莱坞的蒙德里安酒店,以及我的最爱——旧金山克里夫特酒店。
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也令人振奋。
在他 60 多岁时,施拉格已经致力于事业的第三阶段( 你 也 许 还 记 得, 他 首 先 是 以 Studio 54 俱 乐部的合伙人而扬名的)。正如亚当·摩根(Adam Morgan)一样,“当前的事,已成为过去,所以要
被打破”,现在施拉格将精力集中在住宅与酒店方面,并采用一种全然不同、更为纯然高雅、更具艺术气息、更能在感情上引发共鸣的方式,与他的朋友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美国当代艺术家)一起,取代了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很受欢迎的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他还参与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纽约的住宅项目 40 Bond。而后者,正是不可思议的东京普拉达大楼的设计人。施拉格说自己“不会再回到熟悉的领域,去做中心精品酒店。到处都有冒牌的菲利普·斯塔克”。当如威斯汀等酒店开始模仿他的视觉风格时,我立刻爱上了他那抛弃一切、重新开始的作风。我也对他将那些酒店定义为“斯塔克”式而非“施拉格”式的做法十分欣赏。他给予了他的设计师同僚足够的尊重与赞赏。
在此,我将 ianschragercompany 推荐给大家,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这家公司,它的官网非常值得一看。你能在里面看到他最新的几个项目,还能看到少数颇具施拉格风格的名言,如:“生活格调,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方式。这是生存的艺术特性。”
伊恩·施拉格有以下 4 点启示,对我的影响尤其突出:
1. 他是个立足真实、具有开拓意识的幻想家,也是个一流的行动者—— 他从不会对潮流亦步亦趋。
2. 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总结出旅行与酒店的完整概念。
3. 他是伟大设计的粉丝、赞助人和传道者。
4. 他曾经入狱[和 Studio54 俱乐部的合伙人史蒂夫·鲁贝尔(Steve Rubell)一同因逃税被捕]。
我有幸在上一次纽约之行中,亲身体验了施拉格所定义的最新酒店的概念。以我的消费水平来说,格拉梅西公园酒店(The Gramercy Park Hotel)刷新了奢华酒店的标准——从房间的恒温调节器,到门把手上优雅悬挂的“请勿打扰”标识牌,都彰显着这一点。
酒店还充斥着由纽约的莱·雷柏(Le Labo)设计的、具有品牌标志的芳香气息。大堂中巨型壁炉里熊熊燃烧的松木、酒店原有的艺术气息和客人所用的精良家具,这一切都让你拥有值得回忆的入住体验。即便只是在大堂吧台喝杯饮料,照样能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显然,当幻想变成现实的时候,将是这样一种情景:他带着自己的幻想,并将幻想打造得更加美好。
2分钟 前言 1
2分钟 瑞秋·怀特里德和负空间之美 5
3分钟 伊恩·施拉格(Ian Schrager):当幻想即将变成现实,会出现什么奇迹? 9
3分钟 萨奇兄弟(The Saatchis):爱也好、恨也罢,但你不得不尊敬他们 15
3分钟 马特·海莫维茨(Matt Haimovitz)以及无聊所产生的潜在能量 21
4分钟 达米恩·赫斯特并不是在与你一起笑,他是在笑你 27
4分钟 关于平面设计,那些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教我的事 33
5分钟 科瑞塔·肯特(Corita Kent)及纯真中所蕴含的离经叛道内核 39
6分钟 朱利安·施纳贝尔和新无审美美学 47
3分钟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 Dostoevsky):写得一手好文章 55
4分钟 路易斯·I.康(Louis I.Kahn):这一切值得吗,路? 61
4分钟 伯恩·波特(Bern Porter)连续体 67
4.5分钟 弗朗索瓦·阿莱尔(Fran ois Allaire)能助你成为更好的设计师 73
5分钟 阿列克谢·布鲁多维奇(Alexey Brodovitch)的六个层级 79
4.5分钟 凯姆·韦伯(Kem Weber)——现代主义设计师 85
2分钟 贝歇(The Bechers)夫妇:当真了解如何让日子充满乐趣的两口子 91
4分钟 沃尔特·佩普基(Walter Paepcke):快把这一章跟你的客户分享吧 95
7分钟 约翰·梅林(John Melin)和“为什么不试试”的精神 101
5分钟 全方位了解安·兰德 109
2.5分钟 威廉·温特劳布(WilliamWeintraub):40年代的异类 117
4.5分钟 比尔·伯恩巴克与第一次广告创意革命 121
3分钟 杰伊·恰特(Jay Chiat)和成为品牌的广告公司 127
4.5分钟 威廉·凯斯林(William Kesling):加利福尼亚的混世小魔王 133
4分钟 比尔·柯汉(Bill Cahan)——保持饥饿感 139
4.5分钟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为什么一个作家会对网格感兴趣 145
4分钟 米奇·海德伯格(Mitch Hedberg)——本可以成为喜剧之王 151
5分钟 不要因为我喜欢菲利普·斯塔克,就讨厌我 157
1.5分钟 在我心里,我就是泰勒·布鲁尔(Tyler Brûlé) 165
5分钟 亚当·摩根——可以做最好的朋友,也可以变成最可怕的敌人 169
3分钟 总能教我心情愉悦的亨利·霍豪斯(Henry Hohauser) 175
5分钟 苏珊·霍夫曼(Susan Hoffman)——全美绝无仅有的广告艺术总监 181
3.5分钟 你所不了解的费迪南德·保时捷(Fredinand Porsche) 187
4.5分钟 我设计生涯的上半场 193
0.5分钟 全书完结 199
9分钟 附录 203
9分钟 书评及速写 231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