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国家
战国时期,有七个实力比较强的国家,分别是秦、楚、燕、赵、韩、魏、齐,彼此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都企图夺取对方的土地。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带领秦国打败了其余六国,结束了这片土地上的纷争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
秦王成就了前所未有的功业,自认为称王已经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力了,于是向大臣征集一个新的称谓。王绾、李斯等大臣根据三皇的名称,献上尊号“泰皇”。赢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兼采帝号,也就是“皇帝”。从此,中国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秦始皇定自己的新称谓为“始皇帝”,“始”指第一个。他希望以后自己的子子孙孙能将大秦江山传承下去,依次称“二世”“三世”“四世”……
秦始皇雄心勃勃,以为自己建立的统一王朝可以永保安定,传至万世,没想到仅仅传至秦二世胡亥,就戛然而止了。
几路起义军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最后刘邦在起义军之间的战争中获胜,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
刘邦有八个儿子,刘恒排在第四。刘邦去世后,皇太子刘盈继承皇位,史称汉惠帝。不过此时刘盈的母亲吕雉掌握着朝政大权,刘盈并没有空间施展拳脚。刘盈死后,吕雉先后立年幼的刘恭、刘弘为帝,大权仍由吕雉掌握。吕雉去世后,大臣们拥戴刘盈的弟弟刘恒为皇帝,所以西汉真正有皇帝实权的第二位皇帝是刘恒。
刘恒是一位怎样的君王呢?他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呢?他会不会像秦二世胡亥一样,断送父亲的江山?他还能维护这个国家的统一吗?
意外的皇位
刘邦生前,刘恒的母亲薄姬地位很低,刘恒自然也不受刘邦重视。后来刘恒被封到偏远的代地为王,离开了京城,薄姬也随儿子去了代地。
吕雉掌权的时候,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有可能阻碍自己掌权的人进行了迫害。这些人包括刘邦生前宠幸的妃子、西汉的功臣等。由于刘恒的母亲薄姬生性与世无争,而且他们母子俩远在代地,平时与京城联系并不紧密,对吕雉的地位没有丝毫威胁,所以吕雉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也就没对他们进行迫害。
公元前180年,吕雉去世了。大臣们认为吕雉生前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刘盈的亲生儿子,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商议拥戴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当皇帝,于是派使者去代地接刘恒来京城长安。
刘恒听到众人要拥戴他为皇帝的消息后,并没有感到欣喜。他因为在代地待久了,不清楚京城的真实情况,所以深感不安。
刘恒进京的时候带了几名心腹,一路上小心翼翼地行事,密切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刘恒到达渭桥的时候,前来迎接他的大臣们以臣礼拜见刘恒,刘恒谦逊回拜。太尉周勃跪着向刘恒献上了天子玉玺,刘恒辞谢说:“请到了京城再说即皇帝位的事吧。”
到了京城,大臣们拥戴刘恒即皇帝位,刘恒辞让了五次都没成功,确定大臣们是真心拥戴他,于是同意做皇帝。
P2-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