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及传播
0.00     定价 ¥ 52.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65733192
  • 作      者:
    李智芳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智芳,女,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学院硕士生导师、基础部主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音协钢琴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钢琴、钢琴音乐传播、音乐教育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参与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的研究”“新媒体时代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出版了《钢琴实用教材(二)》《钢琴实用教材(三)》等教材;发表了《基于慕课技术的高校钢琴课翻转课堂的改革与创新》《关于国内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调查与研究》等论文。
  曾多次在***(如李斯特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IAPMT国际音乐大赛、新加坡国际钢琴音乐比赛等)、国家(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星海杯全国钢琴比赛等)和众多省部级比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及传播》:
  (二)音乐技法特征
  虽然此时的钢琴音乐曲目,大多数还是以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曲为基础,或者以具有民族风味的民歌曲目的旋律为基础,开展改编与创作活动,但是这些钢琴音乐改编作品的音乐元素、音乐题材、创作技巧、音乐情感、音乐表现力、艺术价值等方面,都与以往存在很大不同。
  其一,钢琴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特殊性——特定的环境造就了特定的事物。在“文革”时期,无论是社会领域,还是文化艺术领域,都受到政治的影响,这也促使大量的钢琴音乐创作者需要积极剖析、探寻、挖掘我国具有特殊艺术审美价值、特定思想内涵、特殊音乐性质的传统音乐作品,并以此为基础,改编成相应的钢琴音乐曲目。例如,钢琴曲《黄河》《十面埋伏》等。
  其二,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改编关注点集中于经典民族器乐曲。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大部分钢琴音乐创作者都在努力尝试,不断坚持将传统乐曲改编创作为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而这些经典民族器乐曲往往具有非常鲜明、形象、生动、饱含象征意义的标题,这些标题对乐曲的思想传达与核心表达有明显的提示作用,能够引发大量社会民众的思考与想象,具有深刻、悠远、丰富的意境,这也是这个历史阶段中我国钢琴音乐改编作品的重要风格与显著特性。
  其三,五声性调式与欧洲和声体系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促使钢琴音乐改编作品的民族风格旋律更加丰富多样。在钢琴音乐改编创作活动中,创作者立足于传统的音乐曲目,借助现代化的钢琴音乐创作技巧,依托传统音乐元素、音色、音调等,促使改编完成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典型的钢琴织体特性、独特的艺术气息、突出的时代风味,以此展现出音乐发展的丰富性,而这也代表了钢琴音乐创作者对传统乐曲的创新探索与深入思考。在改编过程中,为了对传统乐曲的单旋律进行合理、科学、适当的改编与创作,为了在特定框架下实现音乐创新与艺术发展,钢琴音乐创作者往往需要立足于音乐曲目中的丰富内涵、艺术风格、审美意境、音乐情感、艺术韵味等,全面发挥和声艺术在钢琴音乐改编作品中的独特价值、结构组织功能等,在体现钢琴音乐独特性的基础上,借助三度叠置和弦,复合和弦等多层次的和声手法,逐步构建饱满的、严谨的、丰富的钢琴织体,展现多层次的音乐张力与延伸力,依托和声色彩的微小变化,以更加细腻、精准、合适的方式,传达钢琴音乐改编曲目的思想内涵与音乐情感。例如,钢琴曲《二泉映月》《平湖秋月》《梅花三弄》等,都体现了钢琴音乐改编作品的浓郁民族风格,体现了旋律本身的艺术特性。
  其四,展现民族特性的织体完成了钢琴化过程,并融入钢琴音乐改编曲目的音乐表现力中。无论是《平湖秋月》,还是《绣金匾》,创作者都积极立足于钢琴乐器本身的性能,逐步实现了民族音乐元素、民族音调、民族音色等方面的钢琴化,或者实现了钢琴音乐织体的民族化,并将其融入钢琴音乐改编曲目的创作初衷与设计意图中,以此增强其丰富的内涵与艺术价值。
  其五,突破了西方音乐曲目的固定模板与细则规范,使钢琴音乐改编作品的音乐结构有了一定的自由性。因为我国传统音乐创作理念与艺术审美思维的作用与影响,在钢琴音乐创作中,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原则往往需要依附于传统音乐的内容表现,很多传统音乐作品都是以充分贴合音乐内容、满足音乐情感表达需求为基础,从而逐步展开的,并不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音乐结构框架与创作模式。大量钢琴音乐创作者普遍运用的音乐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非再现性结构,还有一种是多段散体性结构,以此凸显钢琴音乐改编作品的艺术内涵与音乐表现力,这也促使音乐结构逐步表现出一定的创作自由度。
  这个特定时期的钢琴音乐改编作品大部分都是基于我国优质的传统民族器乐曲,在广泛融入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后,逐步改编创作的。而钢琴音乐创作者为了进一步强调音乐作品中旋律表述的线性思维,凸显旋律本身的线条美,通常会有目的、有意图地削弱、降低,甚至掩埋音乐作品本身的结构思维与设计维度,因此,这些钢琴音乐改编作品就在结构上逐步体现出与西方音乐有较大差异的传统曲式思维方式。
  标题性“钢琴改编曲”是“文革”历史发展阶段中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活动的唯一突破口,也是重要的创作方式。正是这个突破口,为钢琴音乐创作者的创作探索留下了宝贵的空间,使钢琴音乐创作技法与艺术内涵全面发展,推动了我国钢琴音乐改编创作活动的持续进步,促进了我国钢琴音乐风格与艺术表现力的逐步形成与突破性发展,这也为我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新的路径,可以说,“文革”时期是我国钢琴音乐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钢琴音乐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中国钢琴音乐的产生
第二节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钢琴音乐的繁荣

第二章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节 中国钢琴音乐的传承
第二节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新
第三节 中国钢琴音乐的融合

第三章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与民族化
第一节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多元化
第二节 中国钢琴音乐演奏的多元化
第三节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化

第四章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中国钢琴音乐的传统美学思想
第二节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美学思想的实践原则及策略
第三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中国钢琴音乐演奏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认同
第一节 钢琴音乐的文化功能
第二节 社会文化思潮音乐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选择

第六章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属性
第一节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多元表现
第三节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戏曲文化

第七章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传播特征及目的
第二节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
第三节 融媒体时代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传播策略

第八章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传播的推动
第一节 人才的培养
第二节 口径的拓宽
第三节 与钢琴相关的其他产业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