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超个人心理学对精神疾病的看法
几年前,有一次我在某地讲课的时候,一位家长非常沮丧地来找我,因为他的孩子坤坤被两个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想让我看看他的孩子。当我见到坤坤的时候,他那忧郁的表情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心想,坤坤这个孩子一定有很多的哀伤和愤怒。
坤坤告诉我,他常常会看到一个穿白衣的人,那个人告诉他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要他去死。这个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坤坤告诉我,这个白衣人是来救他的,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好,他真的很想去死。其实,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医生会认为他是精神分裂症。我猜想大概符合了目前精神疾病诊断的标准——幻听、幻视,而这种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与坤坤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对他的父亲非常愤怒,已经不跟父亲说话好几年了。他读高中时常常逃学,也就常常被保安抓回来,有一次他甚至和保安打架。他很不信任周围的人,觉得每个人都瞧不起他,他也瞧不起别人,但同时又感到很失望,对自己、对父母、对师长皆是如此。从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个白衣人是观音,是来接坤坤到那美丽、没有痛苦的地方……
另有一个案例,一个女孩曾经上过我的课,跟我通过多次电话,要我帮助曾经住过精神病院的父亲老李。
为什么老李会住进精神病院?在谈话中我了解到,家人觉得他是个性“软弱”的人,家中有五个女儿,加上妻子,一共六个女人都期待家中唯一的男人能够保护她们。然而当地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老李非但没有保护这些女人,还让邻居占了她们很多的便宜,所以他在家中受到很多指责,甚至被妻子打骂。在这种环境中,老李就越发畏缩,不再开口与家人交谈。由于他白天不说话,却在晚上与家中的神像说话,孩子与妻子怀疑他有精神病。当他们告诉老李要送他到精神病院治疗时,老李拒绝了。因此,他们就请邻居来帮忙。当然老李是不会束手就擒的,所以撒腿就跑,没想到邻居追了上来,他为了保护自己,就随手拿了一把刀自卫。这就更造成了他的“精神病人”形象,人们更是努力地将他“绑住”送到精神病院,一住就是几个月。
上述的坤坤和老李都服用了精神病药物,但是没有太大的效果,除了神情呆滞了些,行动迟缓了些,其他方面没有什么进步与改善。
传统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基础
从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实验心理学与行为主义一直引领心理学的发展。后来,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在心理学与心理治疗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长期以来,所有不能丈量、实验或是分析的理论,都被鄙视与忽略。而精神医学在古典精神分析的影响下,更是从物质的、神经机械的与病理学的角度来对待所有在精神或是心理上有问题的人。至今,这种所谓的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的观点,仍然是所谓的“主流”。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病人是用来治疗的,而非关怀的对象;病人是被研究条件反射的主体,而非生理、心理、精神息息相关的全人。所以,他们被称为“病人”。这种一般人所认同的心理学与治疗理论,其实是以西方二元思想的物化概念为基础的。
有意思的是,1987年时,有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了一个宣言,他们认为21世纪全世界都要向中国的儒家思想学习,否则世界的发展就会走入困境。除了儒家思想外,道家的思想也影响着包括心理学在内的许多领域,如新物理学、哲学等。《道德经》在全世界有一百多种翻译版本。“无为无不为”的道家态度,也对心理学家与治疗师产生很深的影响。超个人心理学就是用了“无为无不为”“随道而行”的态度,尊重来访者的步伐,达到有效的咨询与治疗。所谓“咨询的道”,就是超个人心理咨询遵从的服务守则。
但直至数年前中国的心理学界仍不敢宣称自己有心理学,只敢表达有“心理学思想”。这就是深深受到西方传统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而妄自菲薄的结果。其实,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等许多的古人,都可以自成一家,都堪称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
P15-1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