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背景资深:阿里巴巴海外电商公司Lazada(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的执行副总裁,曾在阿里、腾讯、OPPO、小赢科技等多家知名科技公司从事测试技术和管理工作。
(2)作者经验丰富:在软件质量和测试领域深耕20余年,曾负责手机QQ、手机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应用宝等多个知名产品的测试项目和团队管理。
(3)顶流专家推荐:阿里P10高级总监、腾讯质量通道会长、微信测试总监等多位资深专家联袂推荐。
Contents
序1
序2
序3
前 言
第一部分 打造敏捷测试团队
第1章 敏捷测试团队的自我诊断 2
1.1 从测试角度理解敏捷理念 2
1.2 什么是敏捷测试 5
1.3 敏捷测试为什么会失败 6
1.4 测试团队如何自我诊断 9
1.4.1 团队代表访谈 9
1.4.2 提炼结果,召开脑暴会 9
1.4.3 TOP举措的跟进 10
1.4.4 诊断脑暴会的成果示例 10
1.5 本章小结 12
第2章 敏捷实践中的测试关注点 13
2.1 Scrum 13
2.1.1 Scrum核心知识简介 13
2.1.2 Scrum核心价值观带给测试的启发 14
2.1.3 Scrum角色应关注的测试活动 17
2.2 极限编程 19
2.3 用户故事 21
2.4 精益看板 24
2.5 大规模敏捷 27
2.5.1 SAFe核心知识简介 28
2.5.2 测试启发 29
2.6 本章小结 30
第3章 测试左移与右看 31
3.1 左移到需求阶段 31
3.1.1 精益需求的产生过程 32
3.1.2 明确需求价值 33
3.1.3 完善用户画像和用户故事
场景 34
3.1.4 需求评审前给出验收测试点 35
3.1.5 迭代需求拆解及合理估算
任务 37
3.1.6 需求评审的质量把关 38
3.2 左移到开发阶段 39
3.2.1 开发设计评审 40
3.2.2 TDD与单元测试门禁 40
3.2.3 代码评审活动 41
3.2.4 代码规范 42
3.2.5 桌面评审 43
3.2.6 持续测试建设 43
3.3 右看发布阶段 45
3.3.1 参与或组织可用性测试 45
3.3.2 关注持续部署和发布 46
3.3.3 压力演习与混沌工程 47
3.3.4 服务质量监控 48
3.3.5 用户行为埋点与用例优化 49
3.4 本章小结 50
第4章 敏捷研发的度量 51
4.1 传统质量度量与敏捷质量度量 51
4.1.1 从QA的郁闷说起 51
4.1.2 传统质量观与敏捷质量观 53
4.1.3 度量作弊背后的经济学 56
4.1.4 度量的误区 58
4.2 基于敏捷的度量指标设计 58
4.2.1 敏捷度量的特质和分层 59
4.2.2 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敏捷指标 60
4.3 团队敏捷成熟度度量 65
4.3.1 管理视角 66
4.3.2 产品视角 67
4.3.3 技术视角 67
4.3.4 不同成熟度发展阶段的目标
达成 68
4.4 本章小结 69
第5章 敏捷文档与沟通 71
5.1 敏捷文档的高价值 71
5.2 敏捷文档优化实践 73
5.2.1 文档描述简化 73
5.2.2 交叉二维表的妙用 74
5.2.3 思维导图设计用例 76
5.2.4 让文档更生动 79
5.3 沉淀知识图谱 81
5.4 测试沟通中的热门概念 84
5.5 提升质量汇报的效果 87
5.6 构建敏捷研发质量体系文档 90
5.7 本章小结 93
第6章 团队能力培养与创新氛围 94
6.1 技术战略规划—识别核心
能力 94
6.2 测试工程师能力模型 96
6.2.1 测试核心专业能力 96
6.2.2 测试核心素质能力 98
6.2.3 职级晋升辅导 100
6.3 创新氛围建设 103
6.3.1 健康的创新机制 104
6.3.2 培养创新思维 105
6.3.3 创新案例:自制400元的
硬件电量仪 108
6.3.4 测试专利申请 111
6.4 本章小结 113
第7章 外包测试的高效管理 114
7.1 外包的分类和价值 114
7.2 测试外包团队的组建 116
7.3 外包管理的提效实践 118
7.3.1 关键角色与风险控制 118
7.3.2 内外部团队适合的测试类型 120
7.3.3 外包管理系统与度量 121
7.3.4 交付对接模式和高效运作 123
7.4 ODC建设与远程管理 125
7.4.1 敏捷建设思路 125
7.4.2 高效ODC建设的真实案例 126
7.4.3 多地联合研发的建议 128
7.5 本章小结 130
第二部分 修炼敏捷测试技术
第8章 测试分析与设计基础 132
8.1 测试分析,重中之重 132
8.2 需求可测性分析 133
8.2.1 需求可测性澄清 134
8.2.2 深入需求的技术设计方案 135
8.3 制定测试策略 137
8.3.1 测试策略的内容 137
8.3.2 不同阶段的测试策略 139
8.3.3 测试策略案例:机型兼容
测试 140
8.3.4 测试策略的全局设计 143
8.4 测试用例设计基础 145
8.5 风险分析和管理 148
8.6 策略执行的复盘与调整 150
8.6.1 测试活动应该何时结束 150
8.6.2 确认测试结论 151
8.7 缺陷根因分析 151
8.7.1 5W根因分析法 152
8.7.2 侦探分析法 154
8.7.3 经典缺陷分析大奖 155
8.7.4 正交缺陷分析法 155
8.7.5 反馈漏斗与舆情分析 157
8.8 本章小结 159
第9章 自动化测试的ROI 160
9.1 深入理解自动化测试的ROI 160
9.1.1 自动化测试的误区 160
9.1.2 自动化测试分层模型 162
9.1.3 自动化测试的ROI公式 164
9.1.4 隐含的ROI影响因子 166
9.2 ROI提升实战心得 168
9.2.1 移动端性能自动化测试 168
9.2.2 移动端UI自动化测试 170
9.2.3 真机云测试平台 172
9.3 DevOps持续测试的ROI 175
9.4 其他自动化工具的ROI 177
9.5 本章小结 181
第10章 探索式测试 182
10.1 什么是探索式测试 182
10.1.1 探索式测试的由来 183
10.1.2 探索式测试的发展阶段 183
10.1.3 对探索式测试的误解 184
10.1.4 探索式测试与计划式测试 185
10.2 局部探索和全局探索 186
10.2.1 局部探索 186
10.2.2 全局探索 187
10.2.3 探索式测试方法的选取和
衍生 188
10.2.4 在探索过程中引入变化 191
10.3 探索式测试实践过程 192
10.3.1 探索前期准备 192
10.3.2 探索式测试的测程和章程 194
10.3.3 章程设计案例:云盘上传/
下载功能 195
10.3.4 开始探索 196
10.4 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98
10.4.1 面对的问题 198
10.4.2 如何衡量探索式测试的
收益 198
10.4.3 实践技巧总结 199
10.4.4 谁会成为探索式测试高手 199
10.5 集体冒烟探索式测试(缺陷
大扫除) 200
10.5.1 缺陷大扫除流程 200
10.5.2 收获和启示 202
10.6 探索式测试进阶工具箱 203
10.6.1 噩梦头条脑暴游戏 203
10.6.2 原创模型和原创方法 204
10.6.3 与众包平台合作:参与
探索挑战 205
10.6.4 原创扑克牌游戏 205
10.7 本章小结 211
第11章 众包测试 212
11.1 众包行业知识 212
11.1.1 为什么要众包 212
11.1.2 众包的五种模式 213
11.1.3 知名众包平台案例 214
11.1.4 众包管理的注意事项 215
11.2 走进移动众测 216
11.2.1 众测行业介绍 216
11.2.2 移动众测的价值 217
11.3 众测平台建设实战 218
11.3.1 众测平台组成 218
11.3.2 从一键反馈专业Bug说起 220
11.3.3 从反馈工具到闭环的众测
平台 223
11.3.4 众测SDK:嵌入产品线上
反馈闭环 226
11.4 众测平台商业化运营 227
11.4.1 运营关注指标 227
11.4.2 众测商业画布 228
11.4.3 众测支持的任务场景 229
11.4.4 众测任务管理 231
11.4.5 众测社区的氛围运营 232
11.5 众测依赖的各种技术 234
11.6 本章小结 236
第12章 精准测试 237
12.1 重新定义精准测试 237
12.1.1 精准测试为何兴起 237
12.1.2 关于精准测试的困惑 239
12.2 精准测试分析之路 241
12.2.1 精准测试分析如何开展 241
12.2.2 对需求的精准分析 242
12.2.3 对开发设计的精准分析 243
12.2.4 代码与用例关联的知识库 246
12.2.5 案例:精准分析和测试
过程 247
12.3 精准测试工具设计之路 253
12.3.1 代码覆盖率工具 253
12.3.2 精准用例推荐系统 254
12.3.3 精准测试工具的能力
拓展 255
12.4 测试建模:辅助精准用例设计 256
12.5 精准测试的收益 259
12.6 本章小结 262
第13章 提升用户体验的测试方案 263
13.1 用户体验与测试工作 264
13.1.1 体验类测试的现状 264
13.1.2 用户体验定义的模型 264
13.1.3 用户体验问题与常规缺陷的异同 266
13.1.4 研究用户,提升共情能力 267
13.2 NPS变革,测试可以做什么 267
13.2.1 常见用户体验调查指标 267
13.2.2 企业提升NPS的体系化
打法 269
13.2.3 针对NPS,测试应该做
什么 271
13.3 成为产品/设计的好帮手 273
13.3.1 验收测试:体验型交付 273
13.3.2 利用基础设计规范 274
13.3.3 支持产品提供体验分级
服务 275
13.3.4 众包平台支撑用户体验
挖掘 276
13.4 基于ACC模型做测试设计 277
13.5 竞品体验对比评测 279
13.5.1 KANO模型 279
13.5.2 竞品对比测试核心指标
设计 279
13.5.3 案例:手机浏览器页面
加载速度测试 281
13.5.4 案例:地图导航App测试 282
13.5.5 竞品体验对比评测专题
报告 284
13.6 提升用户体验的探索式测试
方法 285
13.6.1 角色扮演测试法 285
13.6.2 肥皂剧探索模型 286
13.6.3 用户旅程触点测试法 288
13.6.4 不良利润分析法 290
13.6.5 差评分析法/博客测试法 291
13.6.6 交互规范测评法/放大
缩小测试法 291
13.7 本章小结 292
第14章 迈向智能化测试 293
14.1 测试人员为何要修炼AI
能力 293
14.2 相关领域基本功学习 295
14.2.1 大数据开发知识 295
14.2.2 信息论和数学相关知识 296
14.2.3 机器学习经典知识 296
14.2.4 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学习 298
14.3 成为智能产品测试专家 300
14.3.1 图像识别类产品评测 301
14.3.2 智能语音类产品评测 302
14.3.3 智能对话系统评测 304
14.3.4 推荐算法评测 306
14.4 成为智能化测试提效专家 307
14.4.1 智能化测试简述 308
14.4.2 大数据测试和录制回放 309
14.4.3 案例:AI引入UI自动化
测试 310
14.4.4 案例:AI引入安全评测 314
14.5 本章小结 316
第15章 思维实验:无测试组织 317
15.1 无测试组织的定义 317
15.2 跨越十年的思维实验 319
15.3 敏捷时代,质量人员如何
转型 323
15.3.1 QA工程师的转型 323
15.3.2 传统测试经理的转型 325
15.3.3 转型的持续保障工具 325
15.4 本章小结 332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