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学者钱永祥做序推荐:“为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动物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出版空间。”
2.凭借通俗浅白的语言细致解说二十个与动物有关的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3.从汉字起源入手,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还原造字时代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文明图景。
4.图文并茂,深入展现汉字之美。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观念,甚至人被定义为“五虫”之一,人与动物一直被视为整体,即使文字产生后的文明时代亦然。本书以汉字的造字为提挈,以文献、考古材料为滋养,探索造字时代人类面向动物的精神寄托以及情感纠葛,回顾人类身体走出丛林的过去,展望人类灵魂重新回归丛林的可能性,并以贯穿全书的敬畏心呈现对地球明天的担忧,从古人的顶层智慧中寻找人类的出路:通过意识层面的动物解放而解放人类自己,是否是人类拯救地球家园的一条捷径呢?
总序 (钱永祥)
绪言 走出丛林
两条鱼的相遇,发生了什么?
伏羲女娲,从蛇中蜕变的文明
来自动物王国的祖先
龙出东方——虚幻的真实
它,没有生命吗?
龟灵——承载天地而不言
蜃——迷幻世界的图景
放开手,让大象自己走
虎——一线之隔的恐惧与敬畏
鹿——大地的精灵
猿与猩猩———从悸动到归于安宁
乌鸦与凤凰,到底谁是太阳鸟?
关关雎鸠
鸡——站在黑白临界线上唤醒第一道曙光
狗——人类敬畏心的灵感源泉
猪——丰满的希望
牛——从牲畜到万物
羊——跟随天道的脚步
马——寄托自由梦想的驰骋
虫——一生三世的奇迹
结语 回到丛林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