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基础知识
第1章园林设计基本概念
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概述
园林设计的原则
园林布局
园林设计的程序
园林设计图的绘制
1.1概述
园林设计是为了给人类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
1.1.1园林设计的意义
从中国《汉书》《淮南子》《山海经》记载的“悬圃”“归墟”到西方《圣经》中的伊甸园,从建章太液池到拙政园、颐和园再到近日的各种城市公园和绿地,人类历史实现了从理想自然到现实自然的转化。有人说园林工作者从事的是上帝的工作,按照中国的说法,可以说园林工作者从事的是老祖宗盘古的工作,通过“开天辟地”,为大家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
1.1.2当前我国园林设计状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行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园林行业的发展也更为迅速,在科技队伍建设、设计水平、行业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科研进展上,建设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制定了“园林绿化”科研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并逐步落实; 风景名胜和大地景观的科研项目也有所进展。另外,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园林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设部在1992年颁布的《城市园林绿化产业政策实施办法》中,明确了风景园林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园林科技队伍建设步伐在加快,各省市都有相关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但是,园林设计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盲目模仿现象,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和迎合领导的意图,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现象。
面对我国园林行业存在的一些现象,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园林行业发展形势的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 积极拓宽我国园林行业的研究范围,开发出高质量系列产品,用于园林建设; 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尽早实行公众参与式的设计,设计出符合人们要求的园林作品; 最后,在园林作品设计上,严格制止盲目模仿、抄袭的现象,使园林作品符合自身特点,突出自身特色。
1.1.3我国园林发展方向
1. 生态园林的建设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生态学原理与实践为依据建设生态园林将是园林行业发展的趋势,其理念是“创造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园林城市的建设
现在城市园林化已逐步提高到人类生存的角度,园林城市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1.2园林设计的原则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 另一方面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需要。在园林设计中,必须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其中,“适用”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指正确选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另一层意思是园林的功能要适合于服务对象。在考虑“适用”的前提下,要考虑经济问题,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建设出质量高的园林。最后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美观”,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应在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美观”,统一考虑三者关系,最终创造出理想的园林设计艺术作品。
具体而言,园林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主景与配景设计原则
在各种艺术创作中,首先应确定主题、副题,重点、一般,主角、配角,主景、配景等关系。所以,在进行园林布局时,首先应确定主题思想,考虑主要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考虑园林主景。主要景物通过次要景物的配景、陪衬、烘托,得到加强。
为了表现主题,在园林和建筑艺术中主景突出通常采用下列手法:
1) 中轴对称
在布局中,首先确定某方向一轴线,轴线上方通常安排主要景物,在主景前方两侧,常常配置一对或若干对的次要景物,以陪衬主景,如天安门广场、凡尔赛宫等。
2) 主景升高
主景升高犹如鹤立鸡群,这是普通、常用的艺术手段。主景升高往往与中轴对称方法共用,如美国华盛顿纪念性园林景观、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3) 环拱水平视觉四合空间的交汇点
园林中,环拱四合空间主要出现在宽阔的水平面景观,或四周由群山环抱盆地类型的园林空间,如杭州西湖中的三潭印月等。自然式园林中四周由土山和树林环抱的林中草地,也是环拱的四合空间。四周配杆林带,在视觉交汇点上布置主景,即可起到主景突出的作用。
4) 构图重心位能
三角形、圆形图案等重心为几何构图的中心,往往是处理主景突出的最佳位置,能起到最好的位能效应。自然山水园的视觉重心忌居正中。
5) 渐变法
渐变法即园林景物布局,采用渐变的方法,从低到高,逐步升级,由次要景物到主景,级级引入,通过园林景观的序列布置,引人入胜,引出主景。
2. 对比与调和原则
对比与调和是布局中运用统一与变化的基本规律,创作景物形象的具体表现。采用骤变的景象,以产生唤起兴致的效果。调和的手法,主要通过布局形式、造园材料等方面的统一、协调来表现。
在园林设计中,对比手法主要应用于空间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藏露对比、高低对比、曲直对比等。主景与配景本身就是“主次对比”的一种对比表现形式。
3. 节奏与韵律原则
在园林布局中,常使同样的景物重复出现,这样同样的景物重复出现和布局,就是节奏与韵律在园林中的应用。韵律可分为连续韵律、渐变韵律、交错韵律、起伏韵律等处理方法。
4. 均衡与稳定原则
在园林布局中均以分为静态、均依靠动势求得均衡,或称为拟对称的均衡。对称的均衡为静态均衡,一般在主轴两边景物以相等的距离、体量、形态组成均衡,即和气态均衡。拟对称均衡,是主轴不在中线上,两边的景物在形体、大小、与主轴的距离都不相等,但两景物又处于动态的均衡之中。
5. 尺度与比例原则
任何物体,不论任何形状,必有三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都要研究双重的三个关系: 第一重是景物本身的三维空间; 第二重是整体与局部。园林中的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尺度可分为可变尺度和不可变尺度两种。不可变尺度是按一般人体的常规尺寸确定的尺度。可变尺度,如建筑形体、雕像的大小、桥景的幅度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园林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1.3园 林 布 局
园林的布局,就是在选定园址(相地)的基础上,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地形条件等因素进行全园的总布局,通常称为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一个园林艺术的构思过程,也是园林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创作过程。
1.3.1立意
立意是指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思想。要做到“神仪在心,意在笔先”“情因景生,景为情造”。在园林创作过程中,选择园址,或依据现状确定园林主题思想,把园景的几个方面打造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造园的立意最终要通过具体的园林艺术创造出一定的园林形式,通过精心布局得以实现。
1.3.2布局
园林布局是指在园林选址、构思的基础上,设计者在孕育园林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选取、提炼题材; 酝酿、确定主景、配景; 功能分区; 景点、游赏线分布; 探索采用的园林形式。
园林的形式需要根据园林的性质、当地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来决定。构成园林的五大要素分别为地形、植物、建筑、广场与道路以及园林小品。园林的布置形式可以分为三类: 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1. 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为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在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西方园林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规则式园林具有以下特点。
(1) 中轴线: 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基本上依中轴线进行对称式布置,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
(2) 地形: 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 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3) 水体设计: 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 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4) 建筑布局: 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5) 道路广场: 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式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6) 种植设计: 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7) 园林小品: 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2. 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我国园林,从周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从唐代开始影响日本的园林,从18世纪后半期传入英国,从而引起了欧洲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革新运动。自然式园林具有以下特点。
(1) 地形: 平原地带,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堆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地基以外不做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切割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2) 水体: 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
(3) 建筑: 园林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
(4) 道路广场: 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为自然形的封闭式的空旷草地和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的树丛和林带包围。道路平面和剖面由自然起伏曲折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成。
(5) 种植设计: 园林内种植不成行列式,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不用模纹花坛。树木配植以孤立树、树丛、树林为主,不用规则修剪的绿篱,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树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整形不做建筑、鸟兽等体形模拟,而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
(6) 园林其他景物: 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以外,其余尚采用山石、假石、桩景、盆景、雕刻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的基座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
自然式园林在中国的历史悠长,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自然式园林。体现在游人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足不出户而游遍名山名水。
3. 混合式园林
所谓混合式园林,主要是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 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在园林规则中,原有地形平坦的可规划成规则式园林; 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规划成自然式园林。大面积园林,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以规则式较经济。如四周环境为规则式,宜规划为规则式; 如四周环境为自然式,则宜规划成自然式。
相应的,园林的设计方法有三种: 轴线法、山水法、综合法。
1.3.3园林布局基本原则
1. 构园有法,法无定式
园林设计所牵涉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园林内容和园林的特点,采用一定的表现形式。形式和内容确定后还要根据园址的原状,通过设计手段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园林。
2. 功能明确,组景有方
园林布局是园林综合艺术的最终体现,所以园林必须有合理的功能分区。以颐和园为例,有宫廷区、生活区、苑林区三个分区,苑林区又可分为前湖区、后湖区。现代园林的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如花港观鱼公园,共有六个景区。
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基础上,组织游赏路线,创造构图空间,安排景区、景点,创造意境、情景,是园林布局的核心内容。游赏路线就是园路,园路的职能之一便是组织交通、引导游览路线。
3. 因地制宜,景以境出
因地制宜的原则是造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应在园址现状基础上进行布景设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地形地貌的特点,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进行布局安排,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稍高的地形堆土使其成假山,而在低洼地上再挖深使其变成池湖。颐和园即在原来的“翁山”“翁山泊”上建成,圆明园则在“丹棱沜”上设计建造,避暑山庄则是在原来的山水基础上建造出来的风景式自然山水园。
4. 掇山理水,理及精微
人们常用“挖湖堆山”来概括中国园林创作的特征。
理水,首先要沟通水系,即“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忌水出无源或死水一潭。
掇山,挖湖后的土方即可用来堆山。在堆山的过程中可根据工程的技术要求,设计成土山、石山、土石混合山等不同类型。
5. 建筑经营,时景为精
园林建筑既有使用价值,又能与环境组成景致,供人们与游览和休憩。其设计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立意、选址、布局、借景、尺度与比例、色彩与质感。中国园林的布局手法有以下几点。
(1) 山水为主,建筑配合: 建筑有机地与周围结合,创造出别具特色的建筑形象。在五大要素中,山水是骨架,建筑是眉目。
(2) 统一中求变化,对称中有异象: 对于建筑的布局来讲,就是除了主从关系外,还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对称中求灵活。如佛香阁东、西两侧的湖山碑和铜亭,位置对称,但碑体和铜亭的高度、造型、性质、功能等却截然不同,然而正是这样截然不同的景物却在园中得到完美的统一。
(3) 对景顾盼,借景有方: 在园林中,观景点和在具有透景线的条件下所面对的两景物之间形成对景。一般透景线穿过水面、草坪,或仰视、俯视空间,两景物之间互为对景,如拙政园内的远香堂对雪香云蔚亭,留园内的涵碧山房对可亭,退思园内的退思草堂对闹红一轲等。借景出现在《园冶》的最后一句话,它是丰富园景的重要手法之一。如从颐和园借景园外的玉泉塔,拙政园从绣绮亭和梧竹幽居一带西望北寺塔。
6. 道路系统,顺势通畅
园林中,道路系统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道路的设计形式决定了园林的形式,表现了不同的园林内涵。道路既是园林划分不同区域的界线,又是连接园林各不同区域活动内容的纽带。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除应考虑上述内容外,还要使道路与山体、水系、建筑、花木之间构成有机的整体。
7. 植物造景,四时烂漫
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后面的相关章节会对种植设计进行简单介绍。植物造景是一门学问,详细的种植设计可以参照苏雪痕编写的《植物造景》。
1.4园林设计的程序
园林设计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4.1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
(1) 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
(2) 图纸资料如地形图、局部放大图、现状图、地下管线图等。
(3) 现场踏查。
(4) 编制总体设计任务文件。
1.4.2总体设计方案阶段
主要设计图纸内容: 位置图、现状图、分区图、总体设计方案图、地形图、道路总体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管线总体设计图、电气规划图、园林建筑布局图。
鸟瞰图: 直接表达公园设计的意图,通过钢笔画、水彩、水粉等均可。
总体设计说明书: 总体设计方案除了图纸,还要求一份文字说明,全面地介绍设计者的构思、设计要点等内容。
1.5园林设计图的绘制
1.5.1园林设计总平面图
1. 园林设计总平面图的内容
园林设计总平面图是设计范围内所有造园要素的水平投影图,它能表明在设计范围内的所有内容。园林设计总平面图是园林设计的最基本图纸,能够反映园林设计的总体思想和设计意图,是绘制其他设计图纸及施工、管理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规划用地区域现状及规划的范围;
(2) 对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状况的改造和新的规划设计意图;
(3) 竖向设计情况;
(4) 景区景点的设置、景区出入口的位置,各种造园素材的种类和位置;
(5) 比例尺,指北针,风玫瑰。
2. 园林设计总平面图的绘制
(1) 选择合适的比例,常用的比例有1∶200,1∶500,1∶1000等。
(2) 绘制图中设计的各种造园要素的水平投影。其中,地形用等高线表示,并在等高线的断开处标注设计的高程。设计地形的等高线用实线绘制,原地形的等高线用虚线绘制; 道路和广场的轮廓线用中实线绘制; 建筑用粗实线绘制其外轮廓线,园林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