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万千心理·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安全感圆环干预
0.00     定价 ¥ 8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18417858
  • 作      者:
    [美]Bert,Powell,[美]Glen,Cooper,[美]Kent,Hoffman,[美]Bob,Marvin
  • 译      者:
    刘剑箫,陈昉
  • 出 版 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伯特·鲍威尔(Bert Powell),私人执业家庭治疗师。他从纽约马斯特森研究所获得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认证,在华盛顿斯波坎的龚萨格大学心理咨询研究生院担任兼职助理教授,同时还担任《依恋与人类发展杂志》编辑委员会的国际顾问。
  
  格伦·库珀(Glen Cooper),私人执业婚姻和家庭治疗师。他在客体关系和家庭治疗方面参加了大量的培训,并持有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婴儿精神健康评估高级培训证书。
  
  肯特·霍夫曼(Kent Hoffman),美国龚萨格大学心理学系的兼职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他一直专注于建立COS模型,同时也在探索客体关系和依恋理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精神认同与精神实践的。
  
  鲍勃·马文(Bob Marvin),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美国夏洛茨维尔市玛丽·安斯沃思(Mary Ainsworth)依恋诊所的创始人及主任。马文博士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就读时担任玛丽·安斯沃思的研究助理。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不仅仅是行为的总和。就像依恋理论提出的,我们是彼此间存在亲密联结的生命体,通过这些联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到被理解。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便无比强烈地依赖着充满爱的依恋关系,乃至这个星球所能提供的所有食物和庇护所,都依然无法保证我们可以在没有亲密关系的情况下茁壮成长。
  鲍尔比提出具有标志性转折意义的理论之后数年,我们很幸运地获得了能够支持我们直观思维的数据。研究人员已经清楚地表明,依恋不仅在儿童心理发育和幸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成年人一生中情感健康的重要一环。在帮助塑造成年人方面,依恋有助于决定他们将会变成什么样的父母,并如何影响他们孩子的心理发展。
展开
精彩书评
  ★多么美的书!见解深刻,充满慈悲,令人动容,非常有用——这本书是我读到的杰出的科学、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对治疗师的清晰指导三者的好组合。对于任何想理解和促进有效育儿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必读”书!
  ——菲利普·R.谢弗(Phillip R.Shaver)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杰出心理学教授
  
  ★COS是建立在依恋理论和坚实的研究基础之上的。这本书将简洁性、临床实用性与学术严谨性融为一体,有效地告诉读者儿童在安全依恋中有哪些需要,并明确指出可能是什么会妨碍家长对这些需要做出回应。对临床医生和学生而言,这本书把国际上认为是早期亲子干预计划的前沿成果变成了现实!
  ——祖德·卡西迪(Jude Cassidy)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系
  
  ★才华横溢,富有创造性,具有变革性,这些词语并不能完全捕捉到这种方法的真正力量。作者将依恋理论纳入研究性及创新性的干预,给婴幼儿和他们的父母带来安全感及惠及一生的韧性和福祉。浸润在这些大师的智慧中,你将永远心存感激——我肯定是的。这本书所提供的治疗探索复杂而实用,注入了作者的奉献精神与洞察力!
  ——丹尼尔·I.西格尔(Daniel Siegel)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畅销书《去情绪化管教》《全脑教养法》《由内而外的教养》的作者
  
  ★在这本重要的书中,作者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增进依恋的方法,此举颇为精湛。该方法符合直觉而且得到了有效性研究的支持。COS敏锐地运用视频,使家长以新的眼光看见并意识到他们如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带入了自己的早期经验。COS以建立信任和促进自信的方式解放了家长,使他们能够回应孩子对保护和支持的需要。智慧的宝石加上实用的干预策略,对寻求提升养育和防止儿童虐待的临床医生而言是个礼物!
  ——艾丽西亚·F.利伯曼(Alicia F.Lieberman)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婴儿精神健康欧文·哈里斯讲席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万千心理·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安全感圆环干预》:
  不论是研究工作还是我们的临床工作,都清楚地表明家长会把性格特点从一个情境带到另一个情境中,这意味着,除了他们当下的环境以外,还有更多的东西在发生作用。同样清楚的是,当时最流行的观点也很少把一个孩子的“见诸行动”仅仅解释为简单的行为强化。朱尼尔总是大喊大叫,看起来似乎是因为只要他尖叫的声音够大,爸爸就会给他他想要的,但事情并非仅仅如此。儿童的行为似乎不只是他们生活的家庭系统中互动质量的瞬时呈现,也不像行为学家认为的那样是由奖励和惩罚塑造出来的无意义反射。相反,儿童的行为是遵循本能的。实际上,行为是孩子表达先天需要的方式。问题行为似乎是在家长长期无法满足那些需要时出现的。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见证了孩子清晰地展示出他们对于被安慰的需要却被充满爱的妈妈们忽略,然而这些妈妈实际上是把孩子的兴趣放在第一位的。我们同样见证了一些孩子极其渴望探索周围的环境,而家长却坚持要搂着他们。尽管家长心存最美好的意愿,他们却仍然没有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情形就好像我们正看着一个隐形的木偶操纵师,操控着每一对挣扎中的家长与孩子的互动。
  去理解“布帘后的人”的渴望,以及把这种理解融入到早期干预中的渴望,引领我们中的三个人接受了额外的精神分析培训。最开始是在1985年,我们中的一位将James Masterson邀请到斯波坎举办了一场工作坊,该工作坊面向斯波坎社区精神健康中心的二百名员工以及专业人员团体。我们学到的东西与我们的临床观察如此一致,于是在1986年,我们之中的两位开始参加Masterson研究所的远程学习,并获得了精神分析治疗的研究生认证。
  Masterson关于发展客体关系理论的观点,使我们寄希望于精神分析可能会为早期干预提供钥匙。但精神分析仍然根植于“红线”及发展-停滞理论,这两者与我们的观察并不符合。我们观察到,家长的功能障碍源于婴儿时期,而导致功能障碍的条件在整个儿童至成年时期都很稳定。有观点认为,人格是某单一事件的结果,该事件改变了此后的一切;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格是某特定的关键年龄所发生的事件的结果。相比而言,下面这一观点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人格是通过在整个童年时期对永久性主题进行回应而发展起来的。
  在1989年为期一周的研讨会上,Daniel Stern多次重申了他对发展一停滞理论的看法,并给出了一样的答案:关于婴儿发展,那是一种狭隘的、有局限的观点,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儿童幼儿时期内在体验的可信性,该研讨会后来被视为COS发展的重要基石。在Masterson研究所的培训中,另一种视角巩固了我们对于内在体验重要性的兴趣,那就是依恋理论的视角。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作者注

第一部分 早期教养关系中的依恋
第一章 隐藏于眼前
第二章 安全感圆环
第三章 在一起
第四章 受限的圆环
第五章 大白鲨之音
第六章 完成圆环

第二部分 安全感圆环干预
第七章 观察关系
第八章 互动评估
第九章 通过核心敏感性理解心理状态和防御过程
第十章 家长知觉评估
第十一章 治疗原则及计划
第十二章 安全感圆环方案

第三部分 案例
第十三章 劳拉和阿什莉
第十四章 安娜与萨姆
第十五章 谢利与雅各布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