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徐悲鸿研究.青春论坛:21世纪徐悲鸿研究及中国美术发展(三)
0.00     定价 ¥ 90.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03966194
  • 作      者:
    王文娟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徐悲鸿研究?青春论坛——21世纪徐悲鸿研究及中国美术发展(三)》收录了涵盖本硕博的中外学子论文42篇。围绕徐悲鸿的写实主义与中国画改良、徐悲鸿与中国美术教育、徐悲鸿美术馆建设研究、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徐悲鸿与摄影研究、徐悲鸿收藏研究、徐悲鸿展览研究、徐悲鸿与民间美术与民国人物研究、中外美术交流视域中的徐悲鸿研究等话题展开,汇集了莘莘学子关于徐悲鸿研究的探索与思考,涌现了不少新话题、新思路、新视角、新材料,并收录了徐悲鸿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和珍贵照片。本书旨在学理地、历史地梳理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并阐释其现当代意义,以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以体现学术的薪火相传与徐悲鸿研究的生长空间。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文娟,女,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中外美术比较研究方向),2006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学术部主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3年—2014年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协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度“教学十大标兵”。
  主要研究领域:1、中外美术比较研究2、艺术哲学3、徐悲鸿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2009年荣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东方美术史》(副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人性与神性——西方美术历程》(副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全球化与民族化:21世纪的徐悲鸿研究及中国美术发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中国美术·世界语境:21世纪的徐悲鸿研究及中国美术发展(二)》(主编,现代出版社2017年版)。《吾负藤花——徐悲鸿精神的现代性阐释》(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在《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中国书法》、《雕塑》、《舞蹈》、《艺术百家》、《人文杂志》等海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的《中国哲学》、《美学》、《文艺理论》、《造型艺术》、《舞台艺术》等刊全文转载,也有篇章被《新华文摘》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徐悲鸿研究?青春论坛——21世纪徐悲鸿研究及中国美术发展(三)》收录了涵盖本硕博的中外学子论文42篇。围绕徐悲鸿的写实主义与中国画改良、徐悲鸿与中国美术教育、徐悲鸿美术馆建设研究、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徐悲鸿与摄影研究、徐悲鸿收藏研究、徐悲鸿展览研究、徐悲鸿与民间美术与民国人物研究、中外美术交流视域中的徐悲鸿研究等话题展开,汇集了莘莘学子关于徐悲鸿研究的探索与思考,涌现了不少新话题、新思路、新视角、新材料,并收录了徐悲鸿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和珍贵照片。本书旨在学理地、历史地梳理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并阐释其现当代意义,以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以体现学术的薪火相传与徐悲鸿研究的生长空间。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希望青年学者们在未来的研究里,像徐悲鸿一样,以民族大义为担当,去选择自己的创作方向、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敢]
  我们在此举办“徐悲鸿研究·青春论坛”,一方面是向徐悲鸿这样一位热爱青年、扶植青年的写实主义宗师致敬;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团结和联系国内外青年新锐,对徐悲鸿和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这一课题做持续深入的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庆晖]
  我们的青春论坛,不仅仅是在讨论一些过去的、经典的东西,同时也能够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究,反思当下,认识到促进中国文化创新、实现民族文化高峰到来的愿景,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是如何和国家、民族、和我们本学科所热爱的美术事业,以及和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联系在一起。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甄巍]

展开
精彩书摘
  徐悲鸿可以说是中国早期油画界“写实主义”的一面旗帜,这和他创作的杰出作品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有关,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他的理论呼吁非常之多,可称为是当时“写实主义”的宣传家。作为一位画家,这样的理论素养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写实主义”艺术观念也是伴随着具体的实践经验逐步深入和理论化的。笔者以为徐悲鸿的艺术观念的形成有几个重要时期需要关注:1901-1916年间的童年以及辗转自学时期,1916-1918年间结识康有为以及在北大画法研究会任教时期,1919-1925年间在法国求学时期,以及1926年至1930年的成熟期,可以说,这几个阶段,徐悲鸿的艺术理念在不断地补充和深化,从1918年的《中国画改良之方法》到1930年的《悲鸿自述》,徐悲鸿逐步完成了其自身对“写实主义”的理论认识建构。
  一
  徐悲鸿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徐达章,他早年对徐悲鸿的训练是“日摹吴友如界画人物一幅,渐习设色”[1]。并逐步让徐悲鸿参与到他的绘画实践之中——“恒遣吾敷无关重要处之色”[2]。徐达章是一位私塾教师,自学绘画,徐悲鸿在回忆中对徐达章的绘画有如下评价:“观察精微,会心造物,虽居穷乡僻壤,又生寒苦之家,独喜描写所见,如鸡犬牛羊村树猫花,尤好写人物。自由父母姊妹(先君无兄弟)至于邻庸乞丐,皆曲意刻画,纵其拟仿……先君无所师承,一宗造物。故其所作,鲜conrontion而特多真气。守宋儒严范,取去不苟。”[3]
  至于徐达章自己的作品,可见1905年徐达章作《松荫课子图》(彩图1),其中画自己与徐悲鸿肖像,并提诗:“岁次乙巳中秋之月,澹我斋主人自绘并提:荏苒青春三七年,平安两字谢苍天。无才渐世怀惭甚,书画徒将砚作田。平生澹泊是天真,木石同居养性情。切愿康儿勤学问,读书务本励躬行。求人莫如求诸己,自画松荫课子图。落落襟怀难写处,光风霁月学糊涂。白云留住出山心,水秀峰青卧此身。琴剑自娱还自砺,寸心千古永怀真。”
  值得注意的是,徐悲鸿称徐达章“无所师承,一宗造物”[4],但徐达章所做的《松荫课子图》有强烈的传统中国画的特点,人物的脸部描绘比较写实,但和后来徐悲鸿所学习的西方“写实主义”是有差别的。据徐悲鸿记述,徐达章是私塾教师,经营三亩瓜田,勉强维持一家生活,是位自学成才的贫苦画师。那么此图中出现的徐达章手中的羽扇、所坐藤椅、松树、篱竹等等悠闲雅致情景应是一种意境上的艺术化处理,也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情景表达程式。如画幅之中出现的一位抱琴女子,因徐悲鸿是家中长子,这位女子应该不是徐悲鸿的姐妹,而是虚构出来的“侍女”一类。
  [1]徐悲鸿:《悲鸿自述》,王震编:《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2]徐悲鸿:《悲鸿自述》,王震编:《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3]徐悲鸿:《悲鸿自述》,王震编:《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4]徐悲鸿:《悲鸿自述》,王震编:《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
展开
目录
目录
一、徐悲鸿的写实主义与中国画改良
1、季海洋
2、徐旷之
3、白军
4、饶帆
5、金和珍
6、张云飞
7、高士淯
8、杨晓宇
二、徐悲鸿与中国美术教育
1、李晨辉
2、杨周霖
3、顾芸培
4、刘芳茗
5、王鑫
三、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
1、张熙
2、翁雨晴
3、梁贝宁
4、白冰
5、薛雅君
6、(法)菲利普·杰奎琳
7、方弘毅
8、符新霞
9、李意
10、于邢子
11、谢臻
12、梁芝英
13、宋悦玮
14、朱亦孟
15、曾令飞
16、朱小峻
17、许道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