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亚洲世纪:世界即将亚洲化
0.00     定价 ¥ 59.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21706901
  • 作      者:
    帕拉格·康纳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帕拉格·康纳,全球战略家、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2007年出任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高级地缘政治顾问。帕拉格·康纳著有《超级版图》《第二世界》《混合现实》等,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青年领袖”,被《时尚先生》杂志评为“21世纪*具影响力的75位人物”之一,入选《连线》杂志“智慧人物”榜单。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在大历史、政治的视角下全面深入解读了亚洲的过去与未来——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秩序即将终结,亚洲世纪已经来临。

历史上的亚洲拥有多元化的璀璨文明,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勾连下,文明交流持续了数个世纪,对西方和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崛起,亚洲诸国接连沦为殖民地,二战后,亚洲国家虽获得民族独立,但现代化程度仍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秩序为西方所主导——西方法律、西方干预、西方货币、西方文化统领世界。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深,现代世界也逐渐陷入文明冲突之中,民族主义、反全球化和宗教运动风起云涌,经济发展放缓,面对全球发展问题,西方秩序面临的挑战和危机越来越明显。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多方的经济政治合作中,现代亚洲正在加速融为一体,形成全新的地缘政治力量,尤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洲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深,亚洲幅员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经济形态多样,虽然在过去争端不断,但这种多样性在今天却也是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全球问题的基础。亚洲不仅是世界工厂,同时也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输出地,还是全球*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新加坡人、印度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投资,各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不断开疆拓土,它们是世界经济的支柱,也是推动后发国家发展的重要助力。

亚洲的崛起将为解决世界发展难题带来新思路,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新模式,这也是作者所述“亚洲世纪”的核心要义,亚洲和亚洲人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重塑世界,西方国家将不得不将亚洲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纳入考虑,重新认识亚洲!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正在稳步迈向世界**大经济体之位,其他亚洲大国也正在崛起。印度的发展充满活力,在东盟的领导下,东南亚即将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中国读者如果想要认识一个多极化的亚洲,这本书就是**的指南,推荐阅读!

——马凯硕,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首任院长

 

无论你接受与否,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正在向亚洲回归。帕拉格·康纳在本书中完美诠释了这一历史性的转移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是如何发生的,同时还对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对于政策制定者、学者和任何想要理解这个新世界到底在发生什么的人来说,这本书都非常有价值。

——贝淡宁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帕拉格·康纳在这本书中对一个“伟大的亚洲”进行了积极正面的阐述。他认为,亚洲未来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呈现出更多的韧性和延展性;当然,未来的亚洲也不会呈现霸权主义色彩。

——《经济学人》


展开
精彩书摘

全面认识亚洲

 

是时候全面感受亚洲的活力了。亚洲人不必为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正名、解释或道歉,想象一下,若将西方人放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40 多亿亚洲人根本不关心西方人的想法,反而要西方人主动与亚洲人拉近关系,会怎么样呢?

 

美国人逐渐开始重视存在于美国与亚洲之间的、漫长且复杂的反馈回路。美国将工作外包给亚洲,同时美国的产业基础也不断瓦解,这些是美国工人阶级失望的主要原因,也是特朗普入主白宫的主要推力。成千上万的美国军人冒着生命危险驻扎在伊拉克、叙利亚和阿富汗,还有更多驻扎在日本和韩国。亚洲现在是美国能源的主要输出地,2011—2016 年,美国跨太平洋的石油出口量增加了5倍,主要是出口到中国。事实上,如果不是不断增加的石油出口量,美国对亚洲的贸易逆差会更加巨大。这些事实都使美国人很难将重心转向国内问题。

虽然美国最大的战略问题在于亚洲,但亚洲也想像北美那样高度自给自足。美国销售给沙特阿拉伯、印度和日本的武器数量急剧增加,但亚洲的国防开支主要作用有二:要么像中国,用来将美国逐出亚洲;要么像韩国和其他国家,用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亚洲各国一边努力从北极、俄罗斯、中亚和非洲地区获取更多的能源,一边投资开发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美元仍是世界上主要的储备货币, 但亚洲人开始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同时减少美元储备。亚马逊和苹果等美国公司主要依赖在亚洲的销售额获取利润,但亚洲的监管部门和企业会不惜一切代价在亚洲和世界上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些例子反映出亚洲人视美国为服务提供商而非霸主。美国的武器、资本、石油和技术都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美国是供应商而亚洲是其最大的消费者和竞争者。曾经有一段时间, 美国是武器、资本和科技的唯一提供者,但亚洲人逐渐开始自给自足,美国远没有它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

要想从亚洲人的角度看待世界需要改变几十年来刻意养成的、对亚洲视而不见的习惯。西方人经常曲解亚洲人的观点,认为亚洲人只会渲染根深蒂固的传统西方叙事。但现在,西方代表世界潮流的观点很快就会不攻自破。事实上,“全球经济危机”并未影响全球:亚洲的经济仍不断增长,且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据报道,2018 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乌兹别克斯坦。亚洲持续施行了被美国和欧洲放弃的经济刺激措施和超低利息率。同样,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当选,英国和美国的民粹主义政治并未波及亚洲,因为亚洲政府十分务实,将重心放在包容性增长和社会凝聚力上。美国和欧洲故步自封,亚洲却开放进取。与回忆过去、自怨自艾、消极悲观相比,无数的亚洲人选择放眼未来、开放融合、积极进取。

这些盲点的出现通常是因为各国在对外分析时只关心美国而忽略亚洲。各国在分析时直接假定亚洲(实际上是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战略发展迟缓,无法独立做出决策,只能等待美国的指示。但从亚洲人的角度来看,美国在过去 20 年里经历了小布什政府的无所作为,奥巴马政府的半心半意以及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预测。美国将“伊斯兰国”、伊朗、朝鲜和中国视为潜在威胁,说明其将重点放在亚洲,但又不曾制定全面解决问题的战略。美国人用“印太战略”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事实上,美国没有意识到亚洲的陆地和海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于亚美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已经意识到,相邻地区远比美国不切实际的承诺更切实际。我们能从中获取的教训是:美国是太平洋强权国家,在亚洲海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亚洲强国。

西方对亚洲最大的误解是亚洲完全以中国为中心。地缘政治预测家一直在寻找“最强国”,许多人掉入了“两国集团”的陷阱之中,认为美国和中国在竞争世界霸主的地位。但无论是全世界还是亚洲都不是中国的天下,和谐的全球体系也不受中国的儒家法则统治。虽然与邻国相比,中国目前可以行使更大的权力,但其人口数量渐趋稳定,预计将在 2030 年达到峰值。亚洲 40 多亿人口中,有近 30 亿不是中国人。中国庞大的债务、令人担忧的人口问题以及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都使全球更青睐人口更多且更年轻的其他亚洲次区域,因为较中国而言,这些区域的市场能吸纳更多西方产品。现在总体情况是:中国的人口只占亚洲的 1/3 左右,其国内生产总值占亚洲生产总值不到一半,投资方面,中国仅占约半数的对外投资以及少于半数的对内投资。因此,亚洲绝不仅仅是“中国加其他国家”。

亚洲的未来绝不仅是由中国决定的。中国在历史上不曾是殖民国家,与美国不同,中国十分注重外部因素,它需要的是国外的资源和市场,而非国外的殖民地。中国对中国南海、阿富汗和东非的战略是为了保护四通八达的全球补给线,在全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宏伟战略以及大规模投资替代能源都是为了减少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为了统治亚洲, 而是提醒世人中国的过去和未来都深深地根植于亚洲。西方质疑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但“一带一路”倡议事实上加速了周边国家的现代化和经济增长,正如美国在冷战时期对欧洲和亚洲同盟国的帮助一样。

放眼未来,亚洲的面貌将变得更加清晰。与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相同,亚洲是一个多极化的地区,拥有无数独立于西方但又能和谐共生的优秀文明。虽然人们更愿意看到西方再度富有自信心和活力,但这并不会影响亚洲的复兴。亚洲的崛起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还有很多傲慢无知的英国人和美国人坚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亚洲经济也会受到冲击,甚至在民族主义的影响下会面临崩盘,这些观点毫无逻辑且漏洞百出。亚洲国家一边吸取别国成功的经验教训,一边利用不断积累的财富和自信扩大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亚洲的亚洲化只是世界的亚洲化的第一步。


展开
目录

引 言 亚洲优先 III

第一章 亚洲视角下的世界史 001

第二章 全世界都应吸取亚洲历史的教训 039

第三章 伟大亚洲的回归 051

第四章 亚洲经济 109

第五章 在美国的亚洲人和在亚洲的美国人 185

第六章 为何欧洲人热爱亚洲而非亚洲人 205

第七章 亚非欧大陆的回归 225

第八章 新太平洋伙伴关系 233

第九章 亚洲国家治理模式的未来 241

第十章 亚洲走向世界:文明大融合 287

尾 声 亚洲的全球化未来 317

致 谢 321

注 释 329

参考文献 351

图表来源 36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