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中国,哪里有戏曲,哪里就有百姓民众的喜怒哀乐,哪里就会有不易被高高在上的知识者发现的精魂。通过梳理分析新中国戏曲改造所呈现的社会转型期的文化政治、情感伦理及其精神状况,我更想从戏里戏外充满困厄的民众生活世界里,体认绵延于吾土吾民中看似曲折微茫却不竭向上的伦理传承、精神气脉与理想追求。进而通过文化思想与社会实践的赋形、取意、传神,使之成为当下问题情境中可接受、可延续、可发展的建设性能量。
本书在新中国“改戏”的文化大背景下,从不同类型和专题的代表剧目入手,选取神话戏、人情戏、历史戏等展开戏曲个案研究,通过考察其具体的改编过程及相关阐释,分析所谓新与旧、雅与俗、精英与民众的价值观念和趣味之间彼此互动的微妙关系,以及政治改造要求和具体改编实践之间不断磨合的复杂历程,揭示出戏改运动具体过程和历史意义。全书综合戏曲剧本、舞台表演、评论阐释三者所呈现的具体内容展开分析,展现戏曲改造从“民间性”到“人民性”的复杂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这同时也是对“人民文艺”视野关照下,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理论与实践在戏曲研究领域中具体展开的专题研究。
序论
第一章 重构爱情神话:在“越轨”与“反抗”之间
第一节 《梁祝》:乔装传奇与反封建主题
第二节 《白蛇传》:仙凡之恋的正义性
第三节 “越轨”与“反抗”
第二章 情理之争:人情戏的艺术流变与生活政治
第一节 《秦香莲》:从人伦困境到阶级矛盾
第二节 《女审》的历史承继与时代熔铸
第三节 《碧玉簪》:“大团圆”之争
第三章 幽明之变:李慧娘鬼戏改编及其论争
第一节 《红梅记》:拈取一段人鬼奇缘
第二节 《游西湖》:摆不脱的“传统窠臼”
第三节 《李慧娘》:“幽魂”与“革命”
第四章 家与国:蛾眉请缨、英雄气概与爱国主义
第一节 《穆桂英挂帅》:“我不挂帅谁挂帅”
第二节 从《百岁挂帅》到《杨门女将》
第五章 罪与罚:忠孝节义、大义灭亲与政治伦理
第一节 《四郎探母》:千拜万拜折不过儿的罪来
第二节 《三关排宴》的“政治”和“伦理”
第六章 锻造“红色经典”:从地方戏到“样板戏”
第一节 从《芦荡火种》到《沙家浜》
第二节 “戏胆”阿庆嫂
第三节 “传奇性”和“地方性”
第四节 “鱼水情”和“主体性”
专论
细腻革命:民众生活世界与文化政治
从“戏子”到“文艺工作者”:艺人改造的国家体制化
“禁戏”问题与新中国戏改运动初期的政策实践
“戏”说革命:“反历史主义”戏改倾向与文艺阐释系统再考察
年表
新中国戏曲改造运动备忘录(1948—1965)
附录
“戏改”再思量:新中国的文化理想和实践
——刘厚生访谈录
问题与思考 贺桂梅
一树真理 毛尖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增订版补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