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年)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创始人,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他父亲是定居爱尔兰的英格兰人,早在他出生前七个月就已去世。斯威夫特由叔父抚养长大,后来就读于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学院(以天主教的“三位一体”命名)。在当时,担任教会的神职是穷孩子稳妥的出路,但斯威夫特厌恶神学和那些烦琐的哲学课程,他的志趣在于历史和文学。凭着一纸表示不堪深造(其实他后来还是取得了硕士及博士学位)的“特许文凭”,他只好到母亲的远亲邓波尔爵士家去做私人秘书,处境无异于“识字的奴仆”。不久,他便以见解精辟、讽刺犀利的文章显示了才华。他的一篇揭露政府贪污行径的政论,直接促成了英法停战,以至有人称那项和约为“斯威夫特和约”。他后来虽然成了首相的亲信和女王演说词的起草人,成为别人巴结的对象,但仍以清贫为荣。
斯威夫特没有官衔,给报社审稿不取报酬;哈利首相给他的奖金,被他愤而退回,并声明自己不是被雇佣的文人墨客。女王及其要臣终因畏惧他的声望和讽刺文章的影响,将他逐出伦敦。他到都柏林后积极投入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接连发表了战斗性极强的文论,使英国的殖民政策不得不有所收敛。斯威夫特深受爱尔兰人民的热爱,在他因匿名作品被当局悬赏缉捕时,人们保护他;在他最后一次访英归来时,人们鸣钟举火,用仪仗队簇拥他返回寓所。斯威夫特晚年头晕耳聋,但每逢清醒,仍执笔写作,直至七十八岁逝世。
展开
——宗璞
★有好书做伴,即便在狭小的空间里,也能上天入地,振翅远翔,遨游古今。漫长曲折的历史和浩瀚无尽的宇宙,都能融汇于心,化作滋养灵魂的清泉。
——赵丽宏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毕淑敏
★何为经典?在我的印象中,它们犹如高山,我们需要仰视。如此阅读,是愉快的,却又是神圣的。与这样的书籍邂逅,是一种幸福。其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炼。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