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是日本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诗歌形式之一,借助31个音节来歌咏风物、传递情感。歌语作为和歌的核心要素,其不仅凝结着歌人们的文学修养,还渗透着古代日本人的审美意趣。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歌语研究为主,通过大量的歌例分析,从歌语的形成、意象、表现手法、艺术效果等方面分别对歌语“钟”(钟声)、“黄昏”、“霞底”、“都”(都城)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以中日比较的视角对中日古典诗歌中的“钟”、古典和歌中“钟-霜”组合、和歌与日本汉诗中“蝉”和“鹿鸣”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述了古典和歌中的“无常感”与日本人审美观之间的关联。
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需要用恰当的文字和优美的语言来支撑。特别是定型诗歌这种受格式、字数限制很强的文学形式,尤其需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也因此在我国才有了“一字之师”的美谈。我国的五言绝句用20 个汉字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或优美或深沉的意境,可以说是把对语言的巧妙运用推到了极致。与五言绝句相同,和歌同样受到字数的限制,通常只能用31 个假名。众所周知,汉字集形、音、意于一体,而日语则不同。日语原则上是一个假名一个音节,要表意往往需要数个音节。也就是说,31 个假名传递的信息远远少于20 个汉字。因此,和歌创作更加需要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古今和歌集》假名序说,和歌的本质在于用语言表现人的本性,心有所思、目有所见、耳有所闻,乃至大自然的一切如“莺歌蛙鸣”都用可以成为和歌。而如何巧妙运用仅仅31 个音节创作出优美的和歌,赋予这些音节以含义,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就成了歌人们必须解决的课题。
第一章 歌语“钟”的生成 / 001
第二章 无常的钟声
古典和歌中钟声的意象 / 029
第三章 别样黄昏
古典和歌中“入相”的用法 / 066
第四章 「霞底」的艺术表现手法 / 088
第五章 古代日本人心中的京城
八代集中的“都” / 107
第六章 古典和歌中的“钟- 霜”组合与“丰山霜钟”
日本古典诗歌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例之一 / 126
第七章 夏蝉与秋蝉
日本古典诗歌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例之二 / 141
第八章 不同的鹿鸣
日本古典诗歌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例之三 / 160
第九章 无常与清净
中日古典诗歌中的钟声 / 179
第十章 古典和歌中的无常感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 211
附录:引用和歌原文 / 233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刘小俊教授潜心研究日本古典和歌二十余年,是近年来活跃于古典和歌研究前沿的优秀学者。面对浩如烟海的古典和歌,涉入其中进行研究绝非易事,而刘小俊教授又将研究对象限定在形式变化复杂的镰仓时代前的和歌及汉诗作品,极富挑战性。刘小俊教授擅长打高尔夫球,这项运动的绝妙境界是一杆入洞,巧遇这种小概率的事情,需要勤奋和运气。这非常适合用来形容刘小俊教授的和歌研究,因为刘小俊教授将和歌研究的突破口选择在“钟”的意象分析上,这种选择充分反映出刘小俊教授和歌研究的功力和宽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