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把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放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要求,提升到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中国的扶贫开发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战略进程,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世人瞩目的显著成就。2013~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每年减贫幅度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同时,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加快,特色农牧业、资源精深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不断壮大,对于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农村低保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部贫困地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施贫困人口免费就业服务、贫困地区就业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
武陵山区是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类型多、致贫原因复杂,但本质上还是文化贫穷,即思想文化和教育落后,核心价值缺失。因此“扶贫先扶志”,文化扶贫可以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基础性、造血性的作用。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通过文化扶贫尤其是特色文化产业扶贫,让老百姓在参与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看到希望、尝到甜头”,从而建立自信心,并改变当地的文化生态,增强创新创业氛围,促使贫困人口逐步实现脱贫致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武陵山区文化资源类型丰富,尤其是旅游资源非常突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契合当地人文和自然生态条件,是一种符合区情的内生性、造血性和可持续的扶贫方式,在“十三五”扶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和群众强化脱贫的主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提高文化创意人才技能,发展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拓宽脱贫攻坚路子。值得期待的是,特色文化产业必将在脱贫攻坚最后阶段做出重要贡献,并探索出一些有效途径和模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