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政策的联动效用及创新
0.00     定价 ¥ 60.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21806694
  • 作      者:
    魏文轩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魏文轩,河南息县人,信阳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信阳师范学院A类南湖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和产业协同发展等,主讲《酒店产业及其衍生产业》《企业战略管理》《社会保障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项,参与完成省级课题5项、厅级课题10余项,主持或参与完成企业横向课题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政策的联动效用及创新》内容分为导论、政策篇、关系篇、问题篇和对策篇五部分,共十章。在第一章导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在政策篇、关系篇、问题篇和对策篇四部分分别探究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产业集聚政策、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政策联动机制、新型城镇化对三次产业服务效率、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现状、影响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政策联动不足的城镇化原因、影响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政策联动不足的产业集聚原因、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政策良性联动对策创新及不同区域城市群产业集聚差异化发展策略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政策的联动效用及创新》:
  三、建立健全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需要实现城市自身良性发展,而且还要实现区域乃至全国城市,特别是城市群之间的协调互动发展,以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的提升。首先,统筹全国城市群建设规划。通过依托区域城市所具优势、区域特色建设区域城市群,明确区域城市群功能定位与分工,进而形成全国城市群的功能互动、分工合作。其次,统筹全国城市群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信息服务网络设施以及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以实现全国城市群人口互通、物质互通、信息互通,为城市群协调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人口基础及信息基础。最后,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依据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实力以及城市区位优势,重点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乃至全国的经济辐射带动功能,沿海中心城市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参与国际化竞争能力和竞争程度,引领其他城市加大改革开放程度;加快和提升中小城市发展质量和速度,强化其产业与资源匹配程度,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效率,为中心城市提供产业支撑,完善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质量,增强中小城市要素集聚吸引力,以保障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以小城镇疏解中心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城市功能为基础,以完善商贸物流体系、资源深度加工、服务业深入发展、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等措施重点发展特色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支撑中心城市功能强的小城镇,以形成对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强力支撑,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
  四、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
  (一)优化升级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产业结构不仅影响城镇发展速度和质量以及城镇产业自身发展,而且还直接决定城市人口就业结构。因而,优化升级城市产业结构,在促进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将有效地提升城市人口就业结构、容量和质量,提升城镇和产业人口承载能力,为城镇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口支撑。首先,提升城市、产业匹配度。科学评估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精准把握城市要素禀赋,准确定位城市比较优势,同时,深刻把握产业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禀赋,培育能够充分借助城市优势、资源环境承载强、能高效发挥支撑城市发展功能的产业发展,进而培育发展具有城市特色的产业体系,提升产城匹配度。其次,深入开展产业转型升级。从降低能源消耗、资源消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等方面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运用;从发展模式改革、经营业态提升、新兴业态培育等方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整体突破;以产业主导、产业创新、技术研发、工艺挖掘等方式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再次,大力发展和完善服务业。重点强化产业支撑能力强、生产效率高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强的服务经济业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业态,发展质量提升,特别是在制造业密集发展区域,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行机制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以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提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活力,以低碳环保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方式转变,以“互联网+”等先进业态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最后,增强城市间产业专业分工、支撑协作联动。
  (二)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城市创新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源泉。当前,城市创新能力的培育应进行创新软硬环境双提升。在创新软环境提升方面,建立健全支撑创新的政策、制度、金融和文化氛围营造。完善支持大众创新的财税政策、人才政策、减负政策、投资政策、创新保护政策、创新成果转化政策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励政策;加快推进政府“瘦身”改革、简政放权,规范完善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提升金融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完善金融服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大众创新、全民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释放社会创新活力。在创新硬环境提升方面,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创新基地、创新孵化器等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创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吸引创新人才集聚,形成创新集群,提升城市综合创新能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篇 政策篇
第二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解读
第一节 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第二节 深化土地城镇化
第三节 完善城镇化良性发展机制
第四节 中国城镇化建设模式典型实践探究
第三章 中国产业集聚政策解读
第一节 强化产业集群培育
第二节 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节 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第四节 破除产业要素瓶颈制约
第五节 中国代表性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和驱动力量分析

第二篇 关系篇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为产业集聚提供依托和服务
第二节 产业集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可持续发展力
第三节 国内实施产城融合的效应探究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政策联动机制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政策联动耦合机制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政策联动的动力机制
第六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现状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节 解决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问题的实践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政策联动效用分析

第三篇 问题篇
第七章 影响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不足的城镇化原因
第一节 城镇空间布局“不够优”
第二节 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不够高”
第三节 城镇设施“不够齐全”
第四节 城镇集聚吸引力不足
第五节 中国城镇化建设发展实证综合分析
第八章 影响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不足的产业原因
第一节 产业集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第二节 产业集聚发展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第三节 河南省产业集聚发展实证分析

第四篇 对策篇
第九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政策良性联动对策创新
第一节 正确处理改革中亟须解决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 强化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联动政策统筹
第三节 提高城镇与产业集聚的人口集聚力
第四节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第五节 完善城镇企业发展配套公共基础服务体系
第六节 提高城镇和产业创新能力
第七节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规范与约束
第八节 建立健全产城良性联动监测评估机制
第十章 不同区域城市群产业集聚差异化战略
第一节 东部城市群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二节 中西部地区强化农业发展质量
第三节 东北地区加快制造业“两化融合”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