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基于行业共同体的我国行业自治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21804409
  • 作      者:
    汪火根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汪火根,1975年生,安徽宣城人。201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主持省级课题四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一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个人研究兴趣主要为社会信用、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
展开
内容介绍
  从中国传统社会行业共同体的生成来看,物产的地域性、市场的分割性等因素诱发“同乡同业”的经营传统进而使得同行从业者在乡情地谊的纽带下形成自发的结合。
  《基于行业共同体的我国行业自治研究》共收录了七章,包括导论、文献述评与理论框架、中国传统社会行业自治研究、当代中国行业自治研究、温州行业自治的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与理论分析、讨论与结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基于行业共同体的我国行业自治研究》:
  (一)精英的行为动机
  精英一般拥有自治需要的资源,比如说为商会提供经费赞助,自身的经营能力突出、拥有较高的社会声望,甚至具有人大代表等政治身份。在温州民间商会的领导人一般都是由业内龙头企业家这些行业精英出任,这些龙头、骨干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较高的社会声望,其竞争商会会长的动机按理说不会太强烈。但是无论从笔者的直接访谈还是从媒体的间接访谈资料来看,在温州很多实力强劲的企业家都愿意出任会长一职。我们不能将之单纯理解为企业老总人格上的高尚,而要从超越个体的因素去考量。比如说在产业集群下,以龙头企业为产业核心,聚集了大量的为其生产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龙头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之间的产业依存度极高。以乐清市柳市镇为例,这里有全国最大的低压电气产业集群。以正泰和德力西两大巨头为核心,周围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都为这若干个龙头企业生产配套产品。这些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出任行业组织的会长,一方面有助于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也促进了自己企业的发展。因为没有配套企业的跟进,仅仅靠龙头企业单打独斗是很难实现产业发展的。尤其是温州经济的外向型特征明显,很多产品直接出口到国外,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产业升级的压力加大。若没有龙头企业的带领,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将极为困难。因此,行业精英人物的奉献精神,就不仅仅是利他而且也利己。
  对于精英人物的奉献精神,也要将之置于温州产业集群尤其是温州人的网络中加以考量。由于精英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因此不是完全理性化的个体,其为行业发展的奉献精神能够获得来自网络中的声望评价,以及获得其他利益。在温州很多的民营企业都存在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现象。精英为行业发展所做的奉献,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社会声望上的回报,同时也是为自己积累商场中的人脉。笔者在访谈温州市F商会的常务副秘书长C时,他就直言不讳地说,他以前也是做F行业生意的,但现在这一行特别难做,竞争很激烈。他辞掉自己的生意来竞聘F商会的副秘书长,目的是为了增长一下见识。因为温州F商会相比国内同行来说,对内对外交流都比较活跃,因为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都有温州人。在F商会工作有助于开阔眼界,同时也有助于积累自己的人脉。
  在温州这样一个熟人社会,担任商会领导本身就是一个人品、能力等方面的符号。所以温州行业组织出现专职会长现象。笔者在F商会调研时,商会提供的资料显示,F商会的现任和前任会长都辞去公司领导职务而竞选F商会的会长。这不能完全归因于会长个人的奉献精神或者人格高尚,毕竟商人在商言商,利益仍旧是最主要的动机。温州人素来有在圈子内抱团发展的传统,这个圈子不仅仅限于某个行业或产业小圈子,它是更为广泛的温州人商圈。行业精英出任会长,有助于为其在温州商界积累声望与人脉。在封闭而关系密集的圈子内,这种人脉和声望具有社会资本意义上的价值,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回报,因此其才有动机去全力经营行业组织。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思路、内容结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
第四节 基本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献述评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第二节 嵌入性理论与自治理论

第三章 中国传统社会行业自治研究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行业共同体何以生成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行业自治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行业自治的实现机制

第四章 当代中国行业自治研究:以温州为例
第一节 温州行业信用问题生成原因分析
第二节 温州行业共同体的生成逻辑
第三节 温州行业自治的实现机制

第五章 温州行业自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温州行业自治的条件
第二节 温州行业自治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节 温州行业自治的“锁定”效应
第四节 温州个案研究的普适性、学术和政策研究价值

第六章 研究发现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国行业共同体的生成机制及其特点
第二节 行业共同体的本质与行业自治的机制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第一节 温州行业自治与西方自治的比较
第二节 体制内生的行业组织改革与自治困境
第三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大纲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