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长》:
1.被恶社会“逼上梁山”,一生生活简朴
彭德怀是我军众多出身穷苦、被旧社会“逼上梁山”的将领之一。为此,他痛恨旧社会的黑暗腐败,一生保持清贫、简朴的生活作风。
(1)
彭德怀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彭德怀读过两年私塾。8岁时,母亲突然病死,父亲患病在床,伯祖父80岁,祖母年过70,3个弟弟无人照管,他就此辍学回家。母亲死后,不到一个月,4岁的四弟也饿死了。全家日子越过越艰难。
10岁那年,正月初一,别人家过大年,鞭炮连天,彭家却无一粒米下锅。无奈之下,彭德怀领着二弟当叫花子,挨家挨户去进行乞讨。他们走到一个地主家门前时,地主高兴地喊道:“你们是招财童子吗?”
彭德怀说:“不是,我们是叫化子。”
地主的脸“唰”地一下拉沉了。二弟忙说:“是的,我们是招财童子,恭喜老爷发财。”
地主笑了,给了二弟一碗米饭。
由于硬是不对地主说好话,彭德怀一天都没吃饭,饿得饥肠辘辘。二弟问他:“你为什么不说是招财童子?”
彭德怀回答:“我不想说好听的让他们高兴。”
到黄昏时分,彭德怀快要饿昏了,都没讨到两升米。
第二天,年迈的祖母又要他们去讨饭。彭德怀说什么也不出门:“我不去,讨饭受人欺侮。”
祖母说:“不去怎么办,一家人就活活饿死吗?”
彭德怀说:“我再也不拿打狗棍了,我去砍柴卖。”
祖母没办法,只好自己带着另外两个孙子出门乞讨去了。望着祖母的背影。彭德怀伤心极了,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寒风凛冽,雪花横飘,年过70的老太婆,白发苍苍,一双小脚,带着两个孙孙,拄着棒子,一步一扭地走出去。我看了,真如利刀刺心那样难过。”
从这时起。他性格中便埋下了憎恶这个贫富不均的恶社会和倔强、执拗的种子。
(2)
受欺侮的生活激起了彭德怀的反抗。
1913年,湖南湘潭一带发生大灾荒,而地主们反而更加紧了逼租逼债,闹得天怒人怨。为了活命,当地的穷人自动组织起来进行闹粜,集体去吃大户。一次,几百名饥民一起到囤粮的大地主陈满钻子家闹粜。陈满钻子装穷拒粜。彭德怀见状,忍不住心头的怒火,悄悄地爬上米仓的屋顶:一手推倒瓦片,顿时露出了白花花的大米。饥民一怒之下推倒陈家3间瓦房,冲了进去。
陈满钻子不得不同意粜谷,放赈饥民。
事后,有人告发15岁的彭德怀聚众闹粜。县衙便派兵捉拿。彭德怀闻讯,不得不连夜逃离家乡,跑去洞庭湖边去修堤。
在堤上,彭德怀当堤工,还兼伙夫。每天,燃尽五炷香为炊事时间,另外五炷香为挑土时间。他做完饭后,还得去挑土。他挑着沉重的土担子,跋涉在泥水中,小小年纪就压得双肩宽阔而背部微驼。
然而,他还是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
1916年春节前,堤工们要求年关预发工钱,与堤工局闹起来了。彭德怀也参加了这场斗争,结果再次被堤工局驱逐。这个人吃人的社会把他靠卖苦力维生的机会都剥夺了。
在他走投无路之际。湘军正好在长沙招兵,彭德怀愤而决定去当兵吃粮,于是报名从军,结果在湘军第2师3旅6团1营1连当了一名二等兵。
(3)
1919年,彭德怀因为任劳任怨、作战勇敢被提升为班长。
在军队中,他不像其他旧军人那样以欺压百姓为乐,相反对穷苦百姓十分同情,遇事为穷人说话。他与同连的黄公略、李灿志同道合,结为挚友,相约“以救国救民为宗旨”,并秘密成立了一个叫救贫会的组织。
次年初夏,彭德怀随部参加湘军驱逐北洋军阀、湖南督军张敬尧的战斗,在战斗中升为排长。
1921年夏,湘军开赴湖北,参加“援鄂自治”战争,结果战败,退回湖南老家。彭德怀随第6团驻防在华容县注滋口,代理连长之职。
没过多久,一位当地人找到彭德怀,诉说税务局兼堤工局局长区盛钦仗势欺人,强占他的湖田,要求彭德怀帮他做主要回来。经过打听,彭德怀获悉区盛钦系当地恶霸,不仅霸地还霸水,封河湖,无恶不作。经救贫会讨论,彭德怀秘密派人杀了他,然后贴出匿名布告,宣布区盛钦的几大罪状,以警告那些无恶不作的恶霸们。
此举震动一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