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精神的力量/中国力量丛书
0.00     定价 ¥ 75.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20321150
  • 作      者:
    郑冬芳,伊景冰,梁晶晶,李勤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不同于物质的,和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紧密相关的带有主观性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相比较,精神是第二位的,但并不能因此否认精神的能动性和巨大作用。
  精神是—个复合概念,由价值观、理想、信仰、道德等构成。我们的重点不是对构成精神要素的学理分析,而是对当前中国人精神状况的把握,所以我们选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天仍在发挥作用及当下我们急需的精神进行阐发。
  我们以信仰、道德和爱国精神为重点,分析了这些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分析了这些精神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成就提供精神源泉和精神支持。同时不回避当下中国人精神迷茫和困惑的现实,在分析现实困惑的基础上,以期信仰、道德和爱国等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体现其应有的力量。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信仰的力量
一 信仰的本真
(一)信仰包括但不限于宗教信仰
(二)信仰提供精神依托
(三)信仰重在引领人生
二 在同社会主义相适应基础上发挥宗教
信仰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一)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
(二)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现象
(三)处理宗教问题的根本原则是积极引导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三 在与主流意识形态协调发展中发挥
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
(一)民间信仰内涵和意义的时代性
(二)民间信仰的复杂性
(三)民间信仰具有正向作用
四 在继承与创新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信仰的巨大力量
(一)中国传统文化信仰曾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
(二)中国传统文化信仰博大精深
(三)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
五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中国共产党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
六 在直面现实问题中坚守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直面当前的“信仰危机”问题
(二)一个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
必须有强大的信仰
(三)人民的信仰是国家强大和民族
复兴的希望所在

第二章 爱国的力量
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一)国是千万家
(二)爱是情感的表达
(三)爱国是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四)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
二 爱国主义是个人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国家为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爱国主义为个人发展指明方向
(三)爱国主义为个人发展提供动力
(四)爱国主义有助于个人精神境界的提高
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撑
(一)勤俭节约、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生存之基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之源
(三)顽强不屈、勇于进取是中华民族发展之力
(四)讲究礼仪、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追求之本
四 爱国主义是维护世界和谐的智慧来源
(一)讲好中国故事
(二)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三)自觉承担大国责任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章 道德的力量
一 道德的基本内涵
(一)道德是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道德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下的产物
(三)道德具有阶级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二 道德对社会和个人具有的意义
(一)国家兴旺需要道德
(二)社会和谐需要道德
(三)人生幸福需要道德
(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道德
三 我们生活中的道德力量
(一)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调节器
(二)职业道德是反映职业特殊要求的反光镜
(三)家庭美德是维系社会基础的纽带
(四)个人品德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奠基石
四 增强全社会的道德力量
(一)用充满正能量的内容进行引导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渠道进行培育
(三)发挥家庭作为人生第一位老师的作用
(四)个人的认同和践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