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研究》:
(一)研究概况
1.“开放存取”的意义
信息在现代社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已成为与物质、能源并列的三大资源之一,并日益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资源。任何国家、组织、机构和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信息的占有、开发和利用。信息拥有者因信息与利益的直接相关而将信息迅速商品化,甚至利用知识产权等法律手段巧妙地实施信息垄断,从而获得高额利润。当信息成为商品,人们获取信息的障碍就在不断地增加。
科学的发展有赖于科学信息交流。学术期刊是传统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对市场极度敏锐的出版商通过垄断学术出版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造成“学术期刊危机”,“学术期刊危机”严重影响了学术信息交流的效率。国际互联网的普及本应使学术交流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网络在日益丰富、便利人们的生活、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同时,也给人们获取信息设置了许多障碍——如网络平台、信息格式处理与转换等技术障碍,还有学术信息搜索、获取和服务管理障碍以及出版商为占有市场份额而人为设置的价格和法律障碍等,随着环境的变化,学术交流迫切需要摆脱这些障碍。除商业出版者之外,学术交流系统各参与方都已意识到,基于订阅的传统出版方式使现有的学术交流系统越来越难以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
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发表研究成果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更多的是为了扩大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地位。在信息化环境中,学术研究需要一个不同于传统交流模式的开放机制,以及一个真正服务于科学交流的系统。为构建这一系统,国外科研机构、学术出版界、图书馆界等相关领域提出了一种适应网络环境的全新的学术交流机制——“开放存取”。“开放存取”定位于科学信息交流系统,采取与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完全不同的经济机制——作者付费(实际是由作者所在机构或科研资金代理机构、政府部门等支付)来支持运行,为网络用户提供没有经济、技术、法律障碍的学术信息存取,目的是要解决学术期刊价格上涨、传统学术信息出版时滞及版权限制所造成的学术信息交流障碍,加快学术信息传播速度,促进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图书馆深陷经费危机的困境,其主因是由于图书馆预算上涨幅度与学术期刊价格的上涨幅度存在很大差距。为了丰富馆藏、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图书馆界也曾尝试过多种方法试图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馆际互借、集团采购、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等。在图书馆界的努力下,凭借技术的支持,这些措施也曾起到一定的作用——增加了用户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了信息服务效率。但这些措施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的经济困境。随着法制社会的逐步健全,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严格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利益,由此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又一障碍。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只有在版权许可的范围内才能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产品的服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文献信息获取保障的职责进一步受到了限制。所以,图书馆应该正视“开放存取”机制为其带来的机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