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创伤骨科治疗学》: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是指从小转子以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的部分。股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其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目前治疗方法不一,理想的治疗的方法应该是既能维持骨折的良好复位及固定,又能尽快恢复下肢的关节活动及负重功能。
【伤因与病理】
股骨干只有遭受强大暴力后才能引起骨折,造成骨折的暴力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直接暴力,可引起横行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可引起斜行或螺旋形骨折。股骨干周围血运非常丰富,骨折后出血较多,易出现休克,也易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在早期诊治时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各部位的股骨干骨折,骨折的移位根据肌肉的牵拉及不同暴力而异,产生相应的畸形,股骨上1/3,近折段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及髋关节外旋诸肌的牵拉而产生屈曲、外旋和外展移位,而远折端受内收肌牵拉向上、向内、向后移位。股骨中1/3骨折,断端除重叠畸形外,主要按暴力的撞击方向成角,远折段可因内收肌牵拉向外成角。股骨下1/3骨折,近折段内收向前移位,远折段受腓肠肌及后关节囊牵拉向后屈曲,骨折端可损伤或压迫后方的胭动静脉及坐骨神经。
【分类】
股骨干骨折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骨折的形状分类。
1.横行骨折骨折线与股骨干轴线的垂直线之间夹角<30°,多由直接暴力引起。
2.斜行骨折骨折线与股骨干轴线的垂直线之间夹角>30°,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3.螺旋形骨折骨折呈螺旋形,多由旋转暴力所致。
4.粉碎性骨折骨折处有2块以上骨块,如砸伤、压伤及火器伤。
5.青枝骨折为不完全骨折,多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患肢剧痛,活动障碍,部分患者出现休克。检查患肢大腿明显肿胀,肢体短缩,局部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远侧肢体多表现外旋。摄X线片可明确诊断。对股骨下1/3骨折,应注意检查足背动脉、足趾活动及皮肤感觉情况,以确定有无神经血管伴随损伤。同时应注意检查髋关节及膝关节情况,以免漏诊这些部位同时存在的损伤。
【治疗】
股骨干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成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大类。在具体治疗方法的实施上,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具备的技术设备条件以及患者的社会和经济要求等加以选择。
1.非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上与成年人不同。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迅速,塑形能力强,只要在维持对线情况下,短缩不超过2cm,无旋转畸形,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1)垂直悬吊皮牵引:亦称Bryant牵引,适用于4岁以内的儿童。将双下肢用皮肤牵引向上垂直悬吊,牵引重量以臀部稍离开床面为宜。一般牵引3~4周即可去除牵引,患儿再卧床1~2周,无须进一步治疗。对于儿童股骨干骨折,要求对线良好,但对位要求不高,1~2cm的重叠反而会克服骨折完全对位后将来伤肢生长过长的缺陷。因为骨折将促使伤侧骨骺因充血而生长过速。如果年龄过大,或下肢过长,不适宜用此方法,因血液供应达不到足趾可引起缺血性坏死的并发症。牵引时应经常检查双足趾的血液循环和感觉有无异常,以防止发生此类并发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