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走出中国近代史(单行本)
0.00     定价 ¥ 68.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200149906
  • 作      者:
    章开沅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章开沅,祖籍浙江省吴兴县,1926年7月生于安徽芜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后长期执教华中师范大学,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4—1990)、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研究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论著丰厚,主要有《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传播与植根——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论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章开沅先生多年来治学育人思想和经验的集合,也是其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的忠实写照。本书收录章先生历年随笔,或考订史实,或品评文章,或吟咏抒怀,或经世论道,反映出一位历史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心路历程。这些论著是章先生众多优秀作品中的点睛之作,章先生坚持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介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体现了崇高的史学品格。先生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他对社会的关怀,对正义的追求和匡扶,对世俗弊端的鞭挞,对后辈学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等也都寓于其中。

展开
精彩书摘
治学不为媚时语



顾炎武与友人书曾云:“尝谓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日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锉碎散,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者乎?承问《日知录》又成几卷,盖期之以废铜。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亭林文集》卷四)以“采铜于山”与买旧钱以铸劣币相对照,与焦裕禄“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寓意相通;就史学而言,则如同章学诚所云“笔削谨严”“别识心裁”,然后庶几能得佳作。以亭林之博学多才,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一年“仅得十余条”,此《日知录》所以历经三百余年而魅力仍不稍减。
真正的学者与真正的科学家、艺术家一样,都具有超越世俗的纯真与虔诚。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奉献更重于谋生,其终极目的则在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善美。唯有如此真诚,才能不趋附、不媚俗、不作违心之言。也只有这样的心术,才能获致“秽史自秽,谤书自谤”这样的觉悟。而现今专事剪刀糨糊、电脑拼接,剽窃之法日巧,附会之习愈工,以出书多而且快自炫之徒,对此能无愧怍?
对真善美的追求,不仅需要毅力,需要胆识,更需要大无畏的气概。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是我国数千年来士大夫的优良传统,也是真正的学者区别于政客、市侩的根本特征。真实是史学的生命,求实存真是历史学家无可推卸的天职,因此也就更加需要孟子所提倡的大丈夫刚直的浩然之气。
楚图南前辈为戴震纪念馆题诗云:“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常以此语自勉并勉励青年学者。我认为史学应该保持自己独立的科学品格,史学家应该保持独立的学者人格。史学不是政治的婢女,更不是金钱的奴仆。优秀的史学是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可以为全人类所共享,流传于千秋万载,这就是真诚的历史学者终生追求的学术永恒。尽管史学在社会上暂时受到冷落,但历史学者千万不可妄自菲薄,必须保持学者的尊严与良知,以高品位的学术成果争取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我深信,除非是史学自己毁灭自己,只要还有一个真正的历史学家存在,史学就绝对不会灭亡。何况当今真正的史学家何止一个,有的是一批乃至一大批。勇敢地迎接权势与金钱的挑战吧,史学与史学家们。
展开
目录
读书与做人 1
充实我学识,淬砺我精神 16
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 20
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 27
走出中国近代史 35
境界——追求圆融 42
珍惜辛亥历史遗产——以世纪意识为例 44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53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62
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 69
学习张謇的理性爱国主义 89

史学寻找自己 99
历史的公正 103
历史的公正(续) 107
史学与政治 110
“头是×姓物” 113
对话与理解 115
历史的复杂性 120
“拉贝”现象 124
广义的对话 128
史学的品格 131

贵在通识 135
因诗悟史 138
治学不为媚时语 143
集团·群体·中间层次 145
离异与回归 148
读书与求解——史料与史学的关系 150
真实性是文史资料工作的命根子 155
走进历史原生态 163
走自己的路——中国史学的前途 16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