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我的时光手札:蓬蓬博客
0.00     定价 ¥ 48.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67136519
  • 作      者:
    施向群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施向群(蓬蓬),高级审计师、风险管理师,大学电子工程学和金融学毕业。曾供职于政府经济部门、国有大型银行和国有大型控股集团,从事企业审计和风险控制20余年。

展开
内容介绍

2008年9月—2018年9月十年间,蓬蓬笔耕不辍,坚持在网易网站写博客,记录紧张的工作、多彩的生活以及发展的社会。累计写下2860篇博客,获得了超过220万次点击量。她利用互联网把满满的正能量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海内外不少华人的关注,她的博客也成为一些读者朋友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一个窗口。本书围绕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所思所想,聚焦于她关心的家庭和事业,以及报以极大热情的同学会和合唱团等,选取了她的139篇博客,分为八个主题,以纸质图书的形式,再次分享给广大读者朋友。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的时光手札:蓬蓬博客》:
  一、我的幼儿园生活
  最近一直在整理老照片,今天展示一张有趣而珍贵的照片。这是我们上海市嘉定县职工幼儿园第四届大班毕业照。职工幼儿园是当时嘉定城里最高档的全托幼儿园,设施齐全,条件优越。活动室和卧室全是打蜡地板,卫生间使用的是抽水马桶,如此设施和50年后的今天几乎没有差别。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专用的小床,室外草坪更是我们的活动天地。我记得,每天上午,都有医生来检查每个小朋友的牙齿(我们正处于换牙期)。
  这张照片是1966年儿童节时拍摄的,说明幼儿园还是蛮讲究的。我们每周一被父母送入,每周六下午再由家长接回家。但我经常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小朋友被其父母接回家,而不见自己父母,心里很难过。
  照片中共有7位老师、31名同学。在老师中,我只记得唐惠芳(后排右一)是幼儿园园长,其他都叫不出名字了。这应该是我出生以来的第一张毕业照。请猜猜蓬蓬站在哪里?
  这张照片的味道在于:
  (1)所有女孩子都是童花头,又称作“马桶头”。至今我还记得,每过一段时间,老师、阿姨都会为我们剪发,因为这种发型好打理,便于阿姨定期为我们洗头。
  (2)从衣着上可以看出,在1966年时,我们这些孩子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有毛衣、夹克,每位小朋友清一色白衬衫小翻领,都蛮有腔调,我当时穿的是一件红黑相间的灯芯绒外套。
  (3)照片中的这些人,有几位后来成了小学、中学或技校同学,或者成了永远的朋友。例如:陈健妹、张华、卢佩艳、张为民、屠敏、邹红、张明(现为张曼)、韩鲁凡、徐晓蔚、梁峰等。
  如今45年过去了,31名同学我只能记起10名(如果哪位朋友能够知道照片中的其他人,请提醒一下)。那时实在太小,即使记忆的闸门敞开,还是不能回忆出更多的故事。但记得那时的我胆小听话,老师还是蛮喜欢我的。我们会经常外出表演节目。有一次,选择几位小朋友分别唱同一首歌曲,结果老师说我唱得最快,就选择了我。现在想来,孩子的呼吸都比较短促,而我天生就比其他小朋友换气时间长那么一点点吧。总之,那时的我们,全然没有现在孩子那么见多识广,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只记得照相一定得去照相馆,所有娱乐就是老师教的拍手歌、卫生歌等。
  幼儿园给我留下的记忆就是吃喝玩乐,无忧无虑。
  (撰写于2012年4月18日)
  二、我的小学生活
  近来新上映的电影《高考1977》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我还没来得及去看,但是从这个醒目的片名就够让我们这一代人感动和回忆了。那个年代关于高考的事情,一件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所以从今天起我想趁此回忆一下自己受教育的过程。
  我的教育背景一定要从小学说起,不是说我在小学多么有名气,而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正是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的我尽管学前一直在全托幼儿园生活,但还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这么有悟性,总是战战兢兢地看着其他孩子而不敢讲话。由于我的学名是报名时父亲在征求了老师意见后新取的,不仅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且自己也不习惯。当老师第一次在课堂上叫我的名字时,我根本没有反应,直到老师一直看着自己,才忽然明白老师是在和我说话。在那个年代,孩子没有父母接送,老师把住在比较集中区域的同学们组成一个个小小班,然后排着队回家。但可不是随便走走的哦,每个队走在最前面的同学一定是手捧着毛主席像。在我们心中,毛主席就如神一般地伟大,每天上课前要背诵一遍老人家的“老三篇”,那就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下午放学前再重复一遍。那时背诵“老三篇”就如现在唱《国际歌》,重大场合一定不能漏的。而我的认字也就是从“老三篇”开始的,汉语拼音是在以后通过查阅字典时自学的。我已经不记得我们的书包里有什么课本了,但是“老三篇”一定会带着,因为学校遇到任何事情,都经常会让我们学生挥挥红宝书、喊喊口号。对了,还有一道风景就是每人胸前都会戴上毛主席像章,互相之间还会比较谁的像章新颖好看。
  那时的社会呈现一派“造反有理”的革命气氛。如果晚上8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发布毛主席最新指示,大人们就会赶到单位参加游行。那时的我们几乎不上课,因为学校的校长也被批斗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是混迹于街上看“造反派”游行,揪斗“走资派”。有一次我在游行队伍中看到了邻居老朱伯伯也被带上了高帽子游行,回家告诉父母,他们说因为他是教育局局长。“文化大革命”时凡是当官的大都被批斗和示众,可不像如今当官的这么威风。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纯真年代的美好时光
一、我的幼儿园生活
二、我的小学生活
三、我的中学生活
四、我的启蒙老师
五、我的技校生活
六、我留校了
七、我的高考岁月
八、我的大学生活
九、17年后再上大学
十、“我们的六一”小学同学会
十一、“一个甲子的情缘”集体生日
十二、参加中学同学会
十三、“难忘的岁月”技校同学会

第二篇  勤于学习快乐工作
一、昏天黑地的高级审计师理论考试
二、审计理论考试通过了
三、惊心动魄的英语职称考试
四、失算了的计算机考试
五、计算机考试通过了
六、英语考试通过了
七、高级审计师答辩进行时
八、高级审计师答辩词
九、成为高级审计师
十、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考试
十一、成为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
十二、文章被登报
十三、在员工大会上的发言
十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
十五、走进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十六、告别与起航
十七、又见刘新民总经理

第三篇  家和万事兴
一、想念远在桂林的亲戚
二、我亲爱的表哥走了
三、探望远在纽约的阿姨
四、怀念桂林大舅舅
五、探望生活在芝加哥的舅妈
六、陪婆婆过中秋
七、陪父母游外滩
八、回到妈妈出生地
九、旅游年夜饭
十、祝贺父亲获奖
十一、哭泣——为我亲爱的王叔叔
十二、奶妈96岁了
十三、陪父母去常州过年
十四、童家祖先的书画
十五、画中乐的童清仁舅舅
十六、老邻居相聚

第四篇  关注社会享受生活
一、陪驾出姻缘
二、使用交通卡的烦恼
三、地暖——想说爱你不容易
四、手机历险记
五、耗尽最后一滴油
六、被叶杨请上广播
七、从广播中听自己唠叨
八、旅行分享会
九、我也曾经是网约车司机
十、“蓬友好声影”组合
十一、网友互动
十二、邂逅“56个民族摄影”创作者陈海汶
十三、摄影班考试题——赏析摄影作品
十四、是什么滋养了我们的灵魂——林华讲座
十五、美好并温暖着——王丽萍讲座
十六、多想留住那一刻——罗大佑演唱会
十七、美丽世界——韩红演唱会
十八、看北京人艺活剧《知己》
十九、从《风筝》追到柳云龙
二十、我最擅长的体育项目
二十一、我最喜欢的体育项目
二十二、我是姚明的粉丝
二十三、刘翔的一场游戏一场梦

第五篇  我们都是追梦人
一、奋斗在都江堰的朋友
二、安妮水晶马燕华
三、我的好友静雯
四、夸夸二姐夫
五、成笛油画室
六、身边的工匠王震华
七、威琏的生日礼物
八、“做更好的自己”——朱莉
九、“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仝潇华

第六篇  紧跟时代不落伍
一、与中国平安创始人马明哲面对面
二、中国馆的管家顾凤惠
三、走进世界顶级眼镜制造商依视路
四、来到广告大王邵隆图的家
五、走进顾莉芳的光明驾校
六、走进张江高科技园区
七、新上海人安晓霞的拼搏之路
八、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

第七篇  合唱团里的故事
一、一如既往去釜山
二、参加意大利国际合唱比赛
三、参加绍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
四、参加美国辛辛那提第七届世界合唱比赛
五、参加马耳他国际合唱比赛
六、参加希腊国际合唱比赛
七、参加南非第十届世界合唱比赛
八、荣获上海市无伴奏比赛金奖
九、“音乐美丽生活”合唱音乐会

第八篇  写博客的心路历程
一、开博一周记
二、坚持还是放弃
三、我的博客我做主
四、“蓬蓬博客”一岁了
五、突破10万次点击
六、突破50万次点击
七、“张开双臂拥抱生活”——蓬蓬博客100万点击庆典
八、“博客里的新世界”——蓬蓬博客200万点击庆典
九、蓬蓬博客十岁生日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