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旅游文化
0.00     定价 ¥ 5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60444185
  • 作      者:
    朱晓晴
  • 出 版 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教材建设是旅游人才培养的基础。随着我国旅游教育层次与结构的完整与多元化,高等教育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为明确,也急需一套与我国旅游教育发展相匹配并符合高等院校旅游教育现状的专业教材。
  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这一名词是近年来才明确提出来的。旅游者将旅游当作一次文化享受,为了在旅游活动中传播正确的旅游文化知识,编写了《中国旅游文化》。为适应旅游专业高等院校教学的需要,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力求体现理论的系统性、知识的综合性。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旅游文化》:
  2.层次性
  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时的重要特点,但不少人忽略了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在展现各少数民族内部各族群差异方面的关键作用。这种民族内部的族群层次差异在那些人口较多、分布地域较广的少数民族服饰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样的例子相当多见,最典型的是苗族。苗族分为“红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五大分支,其中的“花苗”又包括“大头苗”“独角苗”“蒙纱苗”“花脚苗”等细分支系,这样的划分本身即完全是以服饰不同为标准。又如彝族服饰即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大体对应着彝族内的地域族群分支。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河谷平坝地区的傣族有“水傣”“旱傣”“花腰傣”等多种分支,各自的服饰均有不同。
  (二)典型的少数民族服饰
  少数民族服饰是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掌握主要少数民族服饰的基本习俗特点是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以下着重介绍较为典型的各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1.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是我国新疆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其服饰以宽松、洒脱、色彩反差强烈为主要特点,充分彰显出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奔放、性格豪迈的特征。维吾尔族妇女喜好穿宽袖轻盈的连衣裙,衣料则是著名的“艾得里斯绸”。维吾尔族男装中以名为“袷袢”的袍装为典型代表,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巾扎腰。不论男女老幼,维吾尔族最常见的标志性服饰是“多帕”——一种绣有各式花纹的花帽。女子喜戴耳环、手镯、项链等装饰物。传统维吾尔族少女喜爱梳十多条发辫,以长发为美,婚后一般改为两条,辫梢散开,最常见的头饰是弯月形梳子,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的情形。
  2.哈萨克族服饰
  哈萨克族服饰是我国西北游牧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哈萨克服装多选用动物皮毛为原料,衣体宽大、衣袖较长。这些特点与哈萨克民族长年生活的严寒自然条件和游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哈萨克族牧民无论男女都穿长筒皮靴,冬天还要穿常用毡子特制的长袜,用于保暖。冬季男子普遍穿羊皮大氅,一般不挂布面。哈萨克男子通常的形象是:身穿“库普”——一种用骆驼毛絮作里的大衣,腰束镶金属花纹装饰的皮带,右侧佩小刀。裤子多以皮缝制。妇女则穿连衣裙,喜红色,天冷时穿对襟棉大衣。年轻姑娘穿布料绣花套裤,以银圆及银制品装饰,华贵而不失典雅,走动时铿锵有声,悦耳动听。
  3.高山族服饰
  高山族服装的面料多以麻布、棉布为主,式样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包头巾,裹腿布。过去有些地区的高山族人则用藤皮和椰树皮制成背心。最常见的高山族女装是有袖或无袖短上衣及自肩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带围裙。与其服饰特点相适应,高山族妇女皆擅长染织各种彩色麻布,某些手工精巧的高山族女人还能制作出精美刺绣,作为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的饰品。此外,贝壳、兽骨等磨制工艺品也是高山族较常见的装饰物。
  4.回族服饰
  回族男子一般头戴黑、白两色号帽,俗称“回民帽”。白土布对襟上衣,俗称“尕汗搭”,这是回民的标志性服装。回族多扎腰带,所扎腰带为一般粗布,平实简朴,结婚时前腰和下摆处绣牡丹花,淡雅而别致。回族人民习惯在白土布对襟上衣外加穿黑坎肩(俗称“青布黑夹夹”),下着黑色或蓝色长裤,穿袜头及后跟处绣花,黑布鞋或用白线勾的线鞋帮。值得注意的是,回族号帽颜色因年龄而异。已婚男子及老人均戴黑色号帽,未婚青年则戴白色或紫红色号帽,小孩子戴白色,也有戴黑色或用白线勾成的号帽的。
  5.傣族服饰
  轻盈秀丽、淡雅质朴、色彩搭配协调而柔和是傣族服饰的特点。盘头,是傣族年轻女子的典型头饰。色彩鲜艳的条纹布制长筒裙是傣族女装的代表。上衣色彩较淡,以大襟或对襟居多,圆领窄袖口;内衣紧身束体,衣襟上镶各式花边。傣族服饰的族群层次差异极为明显,并有鲜明的地域划分。德宏地区的傣家少女通常穿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一小围腰;已婚妇女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筒裙。而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少女的服饰习惯为白色、绯色或天蓝色紧身内衣,配上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以及花色长筒裙。男装则是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深色长管裤,并用白、水红、蓝布或彩绸包头。
  6.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北地区,其服饰因具体分布区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云南丽江一带的纳西族,男装以对襟上衣、长裤为主,与汉族服饰没有太多区别;妇女的服饰则极有民族特色,上身一般为长褂子,外罩皮制或布制坎肩,下配长裤,腰间系上“百褶围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妇女身上披的羊毛披肩,披肩上一般都缀有七星装饰,故名“七星披肩”。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所穿服装和藏族类似,头戴色彩对比鲜明的窄条发带,穿黑色长袍,在边缘装饰两条颜色不同的宽边,有的纳西族人还在饰边上绣几何图案,用彩条布做腰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旅游历史文化
第一节 历史、文化概述
第二节 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节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
第五节 中国古代制度文化

第二章 中国的宗教文化
第一节 中国佛教文化
第二节 中国道教文化
第三节 基督教文化
第四节 伊斯兰教文化

第三章 古代建筑文化
第一节 古代建筑名词及建筑文化中的等级观念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工程艺术欣赏
第三节 建筑的特征和艺术风格

第四章 旅游民俗文化
第一节 旅游民俗文化概述
第二节 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婚姻和民居民俗
第三节 我国的传统节庆习俗
第四节 中国旅游业主要客源国的民俗与禁忌

第五章 园林文化
第一节 园林类旅游资源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第三节 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
第四节 中国园林的特点
第五节 中国园林的文化传统
第六节 中西方园林文化比较

第六章 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理念
第三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种类

第七章 戏曲歌舞文化
第一节 流派纷呈的戏剧
第二节 说透人情的曲艺
第三节 清丽典雅的音乐歌舞
第四节 中西方戏曲表演艺术比较

第八章 旅游艺术产品
第一节 陶瓷艺术
第二节 书法艺术
第三节 绘画艺术
第四节 剪纸艺术
第五节 传统织绣

第九章 山水文化
第一节 中国旅游客体文化概述
第二节 山水文化及其内涵
第三节 山水文化的形态和结构
第四节 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融
第五节 古代中国的山水审美意识
第六节 山水景观的审美过程

第十章 旅游文学
第一节 文学与旅游的最初结合
第二节 文人雅士竞相歌咏山水名胜
第三节 旅游文学的类别
第四节 旅游文学的特点

附录
附录A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附录B 中国之最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