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形象史学(2018下半年 总第十二辑)
0.00     定价 ¥ 7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20146241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中玉,文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形象史学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海洋文化史。代表著作《混同与重构:元代文人画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形象史学(2018下半年 总第十二辑)》打破学科界限,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将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学科的共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将中国古史研究中的考据法与图像学、新文化史等方法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梳理人类文明的演进,进一步扩展史学研究的路径和视野。
  《形象史学(2018下半年 总第十二辑)》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器物与图像”部分:现存的器物及其附着其上的图像,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彼时政治、宗教、文化艺术一体化的反映。琮与璧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出土的唐代“耳衣”与现存唐代的诗文互相印证,彰显了唐代的服饰文化特色。“礼仪与宗教”方面服饰总是很直接地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场合下服饰的颜色也是礼仪与宗教信仰的一种反映。敦煌文化,作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其中石窟的开凿以及洞窟人物、文字等的记载,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宗教领袖的碑刻更是直接展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面貌。书院是传播礼仪文化的处所,其变迁历史直接传递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礼仪文化状况。“古建与环境”: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其建筑风格各有不同,而辽代阁楼式的佛塔建筑,是在当时平息战火、走向民族和解、文化宽容的时刻,吸收多民族文化特色而建成的,其独特的美学取向,造就了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土默特川平原在清一代的开发建设见诸史书、游记等,这些记载传递了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考察价值。
展开
目录
一 器物与图像
中心-象征:良渚文化琮与璧形而上的思考 徐峰006
唐代「耳衣」考述 林泽洋018
图像证据的证明、诠释与甄别:「礼部评验书画关防」印考 李万康026
早期宝卷版本中的插图(15~16 世纪)及「看图讲故事」的理论问题 白若思055
《钦定格体全录》的人体骨骼图及其中国化演变 杨奕望065

二 礼仪与宗教
秦汉社会礼仪中的用色考察—— 以丧礼和降礼为例 曾磊076 
围绕敦煌莫高窟第217 窟的开凿与重修之历史
  —— 汉语史料中的供养人 (日)菊地淑子086 
《张留孙碑》与元中后期的玄教 吴小红110
由儒入巫?—— 台湾书院的历史变化 耿慧玲136 

三 古建与环境
试论辽代阁楼式佛塔在建筑史与文化史上的意义
  —— 以内蒙古庆州白塔、丰州白塔与山西应县木塔为例 张景峰 张旭东168 
清代土默特川平原环境印象变迁的历史考察 崔思朋18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